第二步,金融池子足够的宽广,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做,但还是差距很大。尤其是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还是太小太小,根本不具备正面硬刚的实力。
中央政府未来积极发债,地方政府成为政府债的次要角色,伴随着整体实力的提升融资成本的大幅拉低对于国运将是一个根本支撑。
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的准战时状态,国家信用基本上是最硬的护城河。
最近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赛道特别的热,我们的观点也很明确,宁德时代只要确定无疑是行业龙头,它的目前超万亿的估值就有它的硬度,路上会有曲折,但长趋势的价值应该受到大家的认可。
圈里的朋友很多人说,宁德时代会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股,这一点应该是具有相当大的可能的。但关键是接下来能不能上游顶住“锂钴镍”等原材料的不断涨价;中游能不能扛住LG的围追堵截;下游能不能管住特斯拉引领的新能源车持续大降价。
原材料大宗商品定价权;
外资巨头的围堵;
智能新能源汽车赚钱的逻辑在于数据+软件服务,因此特斯拉等新能源车这个物种未来不靠硬件赚钱;
从这三层隐忧来看,中国目前的科技一哥前路并不见得就一帆风顺。
如下图:宁德时代毛利率下降走势。

就拿原材料大宗商品定价权这一条,就不是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能够摆平的。而掌握着电池关键资源定价权的国际资本,有充足的动力去争抢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红利。
铁矿石的亏我们吃的还少吗?
如下图锂价格走势,电池核心材料碳酸锂价格从5万涨到了9万多。

夹在原材料端和终端产品端的制造业宁德时代,大概率会承受赚了营收不赚利润的尴尬境地。
当新能源板块已经到了无脑追涨的时候,一些冷静而客观的声音往往是不占主流的。
真话不易,且听且珍惜。
茅台还能不能起来,作为传统行业的消费龙头,既有护城河又有成瘾性,还有储存投资的金融属性,最最关键的是配方+有限供给,它更像是一支反通胀品种,或者说是一支成长型高息债券,伴随着国债利率的走低,消费龙头的价值也会逐步凸显出来。
未来尤其是,科技突围出现阶段性挫折时,价值消费股大多会成为防守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