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电 (WX搜索:电动车小课堂)
2021年1月19日,一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闵行区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自燃,虽然未引起人员伤亡,但这是有关于特斯拉Model 3发生自燃的首次公开报道,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关注。此后,虽然特斯拉迅速回应外界,称事故是由车底发生碰撞引发,与车辆质量无关。但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故屡见不鲜,也让一部分人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

国产特斯拉Model 3起火
锂电池引发事故不断
目前,国内在售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和油电混合为主,其电力部分又都采用了锂电池。锂电池拥有重量轻、能力密度高等特点,因为被广泛用于各类储能电源系统。在汽车动力电池中,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使用最为常见。目前三元锂电池可以做到单体能量密度200wh/kg,包体160wh/kg,一辆装了80.5度电的Model3电池包重量仅有478公斤。

锂电池优点很多,但缺点也较为明显。当锂电池发生内部或者外部短路后,其内部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热量失控。这种易燃性的电解液会被点燃,最终导致电池起火或者爆炸。因此,使用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自燃现象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前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已发生了27起自燃事件。
技术改进小幅度提升安全 未来还需靠固态电池
随着当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断扩大,也让池安全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因此无论是整车厂还是电池制作厂都在积极推进电池的技术改良。比亚迪方面推出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基础的“刀片电池”,在相关的针刺实验实现了无烟、无明火的表现,并且刀片电池表面温度仅有30-60摄氏度,安全性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比亚迪刀片电池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派则开始力推NCM811三元锂电池,该电池可轻松通过热扩散测试时间不低于5分钟的要求,被称为“永不起火”的三元锂电池。
此外,包括宝马、丰田、大众以及国内众多造车新势力等品牌都开始研究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池,由于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的电解质,因此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此外,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容易做到300-400wh/kg以上,进一步减小里程焦虑。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固态电池将成为新能源车完全取代燃油车重要标志。不过,固态电池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宁德时代曾称其固态电池要到2030年才能推出,入局更早的丰田也要到2025年才会小范围商用。
传统车险设计不足,新能源车企全面入局
对于新年能源车主来说,车辆出险时的理赔也会碰到或多或少的麻烦。相对于上亿辆的油车保有量,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保有量仅有500多万辆,因此新能源汽车的车险目前仍然沿用这汽油车的标准。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成本中,电池成本占到了40%左右。而根据保险行业的相关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并且维修成本巨大。当发生火灾和自燃时,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达10万元左右,如果遭遇暴雨、暴雪、暴风天气,车辆更换配件的费用高达2万元左右。此外,不同类型的电池,防水防热等性能不相同,电量衰减折旧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对车险的定价产生极大影响。

不过由于当前险企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持,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相关的险种较慢。不过各家新能源车企倒是早早启动了布局。去年特斯拉三季度财报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新能源车险将成为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的价值将可能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到40%。同年8月,特斯拉成立了“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营范围为保险经纪业务。此外,凭借对自身汽车的数据优势,特斯拉宣称能以更低成本提供保险服务,保费将会比市场平均降低20%左右。
吉利控股方面也在近日入股了合众财险,将充分利用双方现有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共同研发基于汽车产业链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在拉动业务增长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