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乒乓球比赛,铁打的杨影解说”。乒乓球是国球,喜欢看球的人太多了,可就是这个央视乒乓球解说员,实在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说,中国乒乓球界人才济济,随便找几位名将,那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容道来。可不知道为什么?央视就认定了:只有杨影是独一无二的解说人才,每次比赛的解说都非她莫属。
但杨影也实在不适合解说乒乓球比赛!她的最大问题,就是她的跳跃性思维,说话颇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逻辑思维混乱”!
比如,比赛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的关键球之时,她会突然转话题,说起领导是怎么怎么辛苦?举办这样的比赛,是多么多么的不易!再比如,讲解某位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的时候,她会莫名其妙地扯到另一位运动员最近状态不佳,多半是由于什么什么原因之类的八卦,......,凡此种种,让正常人跟不上她的思维,不知所云。
不知道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在社会上的非议如此之多的情况下,杨影仍然能屹立这么多年不倒,也确实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思维也就算了,最主要的是杨影解说没有公平公正,倾向性太大。
有一次看丁宁和平野美宇的比赛。丁宁打的的确不错四比一战胜平野,杨影解说丁宁只用了七成功力就复仇了平野美宇。当时我就想一个大国解说员,说话太没有水平了,既不尊重平野更不尊重丁宁。(丁宁不用全力说明丁宁不尊重对手,一个优秀顶尖高手怎么可能那么轻视对方,何况丁宁亚锦赛刚输过平野。)杨影时常用词混乱,逻辑思维差,多用复仇,打杀,打压,打残等词语。有些语言球迷可以说,观众可以说,小孩子可以说就是解说员不能说。
好的解说员必须公平公正解说,必须更尊重外国运动员,必须有包容心,必须眼界宽。大笔才能写大字,心胸狭窄小家子气就像一根铅笔,不可能在大墙上写出大标语。
本人并不是黑杨影,也喜欢乒乓球运动,实事求是评价杨影,可以找杨影解说过的北京队和其他队比赛,就可以明显看出倾向北京队。
刘国梁当敎练也说过头话是为了给队员打气,但刘国梁解说时面对成千上万观众,刘国梁非常理性的评价对手。比如刘国梁评价张本智和大喊大叫,好多球迷大骂张本没敎养,叫张本二鬼子,说张本叛国投敌。刘国梁客观公正的说张本和谁比赛都大叫,并不是针对中国,张本大喊大叫是在给自己打气,是为了让自己更兴奋忘记胆怯。刘国梁说只要你技术过硬,心里更强大你就不会怕他大喊大叫。从这一点来说就可以看出刘国梁的评价一点也不讨好球迷,刘总能正确的看问题。
杨影解说有时为了讨好球迷,说一些违心的话也是一大毛病。也许有人说杨影可以改正错误,谁还能十全十美。我认为不可能,因杨影的错误是文化修养不够,偶尔犯错可以学可以改,但根深蒂固错误不好改。
乒乓球国家级裁判员,很喜欢分析研究体育运动,期待关注互动,咱们一起讨论交流!
一、乒乓球解说,中国球迷心中一直的痛
在中国,如果说有一种体育运动,能让球迷为之骄傲不已,让普通百姓在提到时,无论是否喜欢,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那就非乒乓球莫属了。
这个被誉为“国球”的体育项目,除了比赛成绩,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取得长足进步。在乒乓器材上,我们陆续推出了“红双喜”、“双鱼”,在底板、地胶、球桌乃至乒乓球各个方面都有我们国家自己的核心产品,逐步追上并赶超国外。
在裁判领域,我们的国际级乃至国际级蓝牌裁判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裁判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场上,中国裁判的话语权逐步增强,让人高兴欣慰。
但仍有一项,让无数球迷非常郁闷却徒呼奈何,那就是乒乓球解说!
各地方体育频道解说暂且不提,本应是最高水平的中央电视台,其转播时的乒乓球解说不但没有为比赛助兴添彩,反倒影响了观赛兴致,很多球迷说“宁愿关掉声音”,也不想听解说在那让人心烦……
为什么让球迷在解说上如此失望?为什么不能像足球、篮球等运动那样,出一些有激情、有专业水平、有情怀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