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属于中医学的“石淋”“血淋”“腰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泌尿系统结石早期及急性发作多属实证,多因下焦湿热或肝经气滞或瘀血内阻所致。病程较长,邪气不甚,正气转虚,或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结石,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多因脾肾亏虚或气阴不足所致。治疗以实则通利、虚则补益、标本兼顾为基本法则。中医将泌尿系统结石分为下焦湿热、肝经气滞、瘀血内阻、脾肾两虚、气阴不足等5个证型。治疗中应先确定类型及证候,再确定治法。
选药原则
中成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应注意类型及证候不同用药也不同。下焦湿热证型宜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药物;肝经气滞证型宜采用利气疏导、通淋排石药物;瘀血内阻证型宜采用活血化瘀、化石通淋药物;脾肾两虚证型宜采用健脾补肾、通淋排石药物;气阴不足证型宜采用益气养阴、通淋排石药物。
用药方案
1、下焦湿热证型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少腹胀满,小便涩滞不畅,或尿中夹沙石,灼热刺痛,尿色黄赤,或尿血鲜红,有的兼有寒热,口苦,呕恶,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宜选用:
(1)排石颗粒,每次1袋,每天3次,开水冲服;
(2)泌石通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
2、肝经气滞证型 主要表现为腰胁胀痛,小便涩滞,淋漓不尽,或腰痛引及少腹阴股,或尿流突然中断,点滴而出,小腹膨隆,窘迫难忍,嗳气,胸腹胀满;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滑。宜选用:
(1)肾石通颗粒,每次6 g,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
(2)尿石通丸,每次4 g,每天2次,45天为1个疗程。
3、瘀血内阻证型 主要表现为腰腹疼痛,固定不移,或可触及肿块,按之痛甚,尿血紫暗,反复不已,或夹有血块,尿出茎中涩痛,少腹硬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宜选用:
(1)复方丹参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2)双金颗粒,每次1袋,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
4、脾肾两虚证型 主要表现为腰酸乏力,不耐劳累,肾区喜揉喜按,小便涩滞不甚,少腹坠胀,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薄,脉细弱无力。宜选用:
(1)黄芪注射液,每次2 4 ml肌内注射,每天1或2次;每次20 4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2)济生肾气丸(片),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或3次;小蜜丸,每次9 g,每天2或3次;水蜜丸,每次6 g,每天2或3次。片剂,每次6片,每天3次。
(3)补中益气丸(颗粒、口服液),浓缩丸,每次8 10丸,每天3次;水丸,每次6 g,每天2或3次;颗粒剂,每次6 g,每天2或3次;口服液,每次10 ml,每天2或3次。
5、 气阴不足证型 主要表现为结石日久不消,头晕耳鸣,腰痛绵绵,时轻时重,小便微涩,或带血丝,可伴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带数。宜选用:
(1)知柏地黄丸(颗粒、胶囊、口服液),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次;浓缩丸,每次8丸,每天3次;颗粒剂,每次8 g,每天2次,开水冲服;口服液,每次10 ml,每天3次。
(2)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次;浓缩丸,每次8丸,每天3次;颗粒剂,每次1袋,每天2次,开水冲服;胶囊剂,每次2粒,每天2次;片剂,每次8片,每天2次;口服液,每次10 ml,每天2次。
用药提示
1、栀子金花丸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及小儿、妊娠妇女、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慎用;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