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同一家企业,为什么有的团队的运转节奏快、效率高,有的团队的运转节奏慢、效率低,其背后十有八九的原因是这两个团队的Leader他们在发现规律和预测结果的能力上有差异。此项能力弱的管理者,他/她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查资料、开会、讨论,团队Leader决策效率的下降带来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有的人将这种能力称为直觉,即不需要思考就能判断的能力,并认为是天生的能力。从表面观察看,直觉思维很强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似乎是没有经过思考,当我们对他的决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大脑中实际上存储了有关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原则等相关概念,他们提取的速度很快,使我们感觉不到他/她的思考过程。
这种能力强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知识面比较广,而且这些知识是经过整理以后以他自己的方式存储的,所以提取和加工起来很快。要练就这种能力,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是以自己便于记忆和提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是靠知识和经验的有效积累。优秀的管理者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的特征。
看一个人是否拥有大格局和整体观
有些人工作后很快就走上基层主管岗位,他们雄心勃勃,非常努力,表现很好,执行力很强,任务完成也不错。但当他到了中层岗位后,尽管做得很努力很辛苦,业绩反而会往下走,要么苦苦支撑,要么被撒换掉。我分析了很多这样的人,发现他们有一定共同的问题,就是大局观不够。
大局观指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前瞻性地看问题、思考问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有大局观的人,一般都会站位比较高,能够从高处俯瞰事物,视野开阔,能够看到事物的全部,在思考时遗漏就很少,决策的错误就会减少。缺乏大局观的人往往会只抓住眼前或局部一点猛攻,但常常顾此失彼,对于公司和上级的战略意图,他们难于理解,要么简单执行,要么曲解打折扣地执行。
经常有学生这样提问,“老师,大局观能改进吗?怎样才能提高我的大局观呢?”。我举一个例子,“你看新闻联播吗?你喜欢看吗?你长期坚持看吗?”。如果你的回答都是YES,至少你的大局观不会太差。
具有大局观的人具有很强的历史观,他们往往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具有历史观的人看问题具有穿透力,够看到未来,从而具有前瞻性。
自我中心主义、私心、小九九是制约一个人大局观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大局观,就要把个人的小我和私心放下,把个人的利益放到一边,视野才会变得开阔,全局观就会提高。大局观决定一个人层次,而决定一个人大局观的是他的志向。
看一个人是否具有突破常规思考的能力
拥有和多数人相同的问题解决思考逻辑属于常规思考,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方案、通用做法都属于常规办法。首先要肯定,一种思路或办法能够成为常规,说明这个思路和办法对解决问题是有一定效果的,至少在过去是有效的,否则它不会成为常规。但是,当新问题出现或问题中新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常规思路和方法就会开始失效,而且效果就会越来越差,必须另辟蹊径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突破常规 是指管理者在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常常以不寻常的思维方式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策略和措施,而且这种思路和办法是有效的、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判断是否突破了常规,有两个基本标志。一是新颖性,别人没有做过的,或者说在已知的圈子里没有人这么想或这么做过,这是基本点。但并不是所有新的想法都可以算作管理上的突破常规,它还必须具备第二个特征,即有效性,就是用这种方法比其它已知的方法都有效得多。真正高水平的突破常规往往能够做到奇效,即指构思精巧,抓住了关键环节和杠杆点,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投入少,产出大,一题解则百难消,令人赞叹和称奇。
突破常规并不是别出心裁、为求新而求异。我们不能忘了管理的根本任务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所以有效性是第一原则。突破常规也是有底线的,就是法律和道德伦理的底线。那些踩红线、打擦边球的做法并不是突破常规的思维,而是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