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家一般都是1到2个孩子,由于家里的孩子少,父母长辈们对孩子十分宠爱,从小要什么给什么,导致很多孩子不听家长的教导,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难以管教感到头疼。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认为该给孩子立规矩,他们很刻板地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给孩子规定了很多做事标准,这些家长认为给孩子立了规矩,孩子就能够按照规矩达到要求,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不好,就会用威胁的语气告诉他,如果考试不及格,就取消零用钱,但有的孩子就是没有能力考及格,家长立这样的规矩,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毫无用处的。
那么那些高段位的家长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的呢?
高段位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采用“登门槛效应”。什么叫做登门槛效应?比如你会在孩子不同阶段,给孩子不同的零花钱,当零用钱的额度不断提高,孩子的日常零用花销也就不断地提高,这个一步步递进的过程,反映的就是“登门槛效应”。
通常我们又把“登门槛效应”称为“得寸进尺效应”,在一下子提出大要求不可能实现的时候,起初先满足一个很小的要求,然后一步一步深入,提出越来越大的要求,最后成功的提出一个大要求。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被人接受。很多高段位的家长就将这个“登门槛效应”运用到孩子的教育当中,通过对孩子提出一个个伸手就能够到的小目标,来引导孩子一步步前进,最终达成大的目标。
不要只会给孩子立规矩,家长应学会如何利用登门槛效应来教育孩子
家长想要引导孩子提升成绩的时候。
孩子当前成绩并不理想的时候,他们会在潜意识里给自己打上一个标签:我不适合学习,我在这门功课上没有天赋。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很心急,对孩子提出考到90分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会想到即使我付出再多的努力,我依旧是学不好这门功课。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认为,90分这个目标太过于遥远,对于不可能事件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但如果家长使用了“登门槛效应”,比如孩子这一次考试考了50几分,下一次目标可以定成及格,这个时候孩子认为只是提升几分的事情,只要再努力一点就会做到,孩子就会乐于付出行动,轻松的目标,他们会觉得比较容易达成。
其实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对于困难的事情都会头疼,大家都喜欢做简单容易的事情,孩子也是如此。当提升成绩的目标只是小小的几分时,孩子认为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就会通过努力达成目标,也能在较短的时间给孩子达成目标的成就感,这会激励他们进一步去努力完成下一个小目标。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的时候。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天生的懒惰,给他指派的家庭劳务,孩子总是懒洋洋地不肯去做,但其实也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的,很多家长会一次性指派孩子很多家务劳动。
孩子正是贪玩的年纪,本来课业繁多,剩余的娱乐时间就少,所以他们更想要花时间在自己的玩耍上,这个时候家长给他们指派很多的家务劳动,他们自然就不乐意接受。
这个时候高段位的父母就会再一次采用“登门槛效应”,他们首先会跟孩子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比如说“今天妈妈做了很多的家务,你可以帮妈妈扫个地吗?”这个时候很多孩子还是会理解妈妈的辛苦,会帮妈妈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