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孩子不喜欢听父母说什么,有的孩子甚至会顶撞父母,发脾气。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孩子是不是不懂事,不尊重父母?还是育儿方式不对?♬孩子遇到问题
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首先,有的父母不善言辞,喜欢顶嘴。比如,一个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跟妈妈分享,妈妈却说:你怎么得了第三名呢?这是一个典型的不会说话的例子。或许这不是妈妈的本意,但脱口而出的指责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觉得妈妈太苛刻、太委屈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先表扬孩子,表达希望孩子能不断进步,孩子会把这当成是自己努力的动力,而不是打击。在生活中,我们说话的对象不仅是同事、领导和朋友,我们对待孩子也需要学会说话。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耐心不够。许多父母对他们的孩子不耐烦。他们因为忙而忽略了孩子,或者认为孩子的问题很无聊,敷衍了事。其实,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经常用自己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一旦父母的反应让他失望,孩子与父母分享和交流的热情就会逐渐熄灭。

第三,不理解不尊重孩子。人们常说:“人需要被理解,而不是被教导”。儿童尤其如此。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碰撞。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抱着理解、理解、体谅的态度,不断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真实的情绪。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不断提高与孩子沟通的层次和层次。
与孩子沟通的四个小窍门
1.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无论是引导学生选择兴趣爱好还是学业,家长都要记住:“尊重孩子的意见”。受年龄和经历的制约,孩子的思想、意见、做法一定是不成熟、不准确的,不合适。父母不要看不起,要抬头看,通过沟通协商,求同存异。
2.承认自己不如孩子
向孩子学习——这就是老师和家长应该树立的意识,需要我们成年人在与孩子平等的前提下,真正认识孩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在教育孩子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所以,在孩子面前多一些谦虚的父母,只会更加赢得孩子的信任。

3。与孩子进行友好的交流
我们一直在讲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家长们,记住,不要以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请记住,儿童的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倾听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在有效倾听之后,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完全照搬父母的计划。父母要妥协,商量,给对方空间。
4.多表扬孩子,欣赏是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请各位家长充分认识到,欣赏教育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更考验的是家长自己。孩子能否做出值得欣赏的事情,需要父母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同时,孩子的正确行为能否得到最及时的赏识,需要家长的发现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