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忽然喜欢哼唱邓丽君的《明月来看我》,特别是那句“你为什么不是明月,明月常来看我……”体现出的淡淡忧伤、浅浅失落很契合自己目前的心境。
想想也有些可笑,对父母感觉上的落差竟然跟生病有关,病后的一天突然闪出“怎么父母有病时我们忙前跑后,我有病时他们除了一两句客套话就什么也没有了呢?”。当然这绝不是想让他们花钱买东西,因为病中根本没那个心思考虑这些,同时这几十年来从没有指望靠着父母的接济而生活,也从没沾过他们什么,反到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去帮他们,尽一尽人伦之道。但这奇怪的念头却自然而然地从心里冒了出来!
而接下来的几件事就把我对他们存在了几十年的好感渐渐推翻了。
大概十年前我多出一套小房子,想着老家没有卫生间,正好那时又听母说她要天天为父倒屎倒尿,不是因为父生病而是他习惯坐痰盂。我就让他们来我这里住,但他们以老家熟人多看病不方便为由拒绝了,我就先出租后出售的卖了那小房子,时间大概两三年跨度吧。不料一年后他们又要来住,知道实情后问我为什么要卖房,我说你们决定不来了,我出租又事多,卖了省心呀。
七、八年前当孩子出国后我家空出一间房,于是我又提出让父母来住,他们同意了,但在异地医疗手续办好后又说住在一起相互影响还是不来了吧。其实我又不是没想过他们整天烟不离手、咳嗽不止,加上饮食习惯不同带来的干扰。但老家那100多年的房子阴暗潮湿不说,每月还要交房租,另外他们什么都舍不得扔把那屋子堆得满满当当连走路都不方便,所以还是想给他们换个好些的环境,只是他们又坚持不来,我能怎么办?
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听到他们在背后说:“他们想的好呢,住在一起让我们做饭,他们下班回来就吃现成的呀!”我有些惊讶,但没去找他们核实,毕竟没有当面听到嘛。
印象中他们得过四次大病,凭心而论我们兄妹几个都能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他们在病好之后却多半去想哪个更好哪个最差。特别是今年当我们兄妹中的一个夫妻二人都生病时,母给他们用微信打了2000元,随后却又对另一个子女写道:“我试探他们一下,看他们好不好意思收下,当年我有病时他们才给500!”结果自然是人家没收下,不是不差钱而是不忍给父母添麻烦。他们只记住了钱的多少,却忘了多年前500元的份量与心意!我知道后还是既没责问父母也没传话给那个兄妹,因为没必要引起家庭矛盾。
后来我听到父母在背后议论那个兄妹,说什么:“哎哟,他们会不会死在我们前头?”尽管当时对父母有了反感并且脱口而出“他们怎么当父母的!”但我仍然没去责问与传话,不必再添乱了罢!
其实那个兄妹夫妻二人有几次都是第一时间为父母治病,他们真的都忘了吗?反到是觉得那个兄妹逢年过节的钱给少时他们又在背后乱嚼舌根:“他们越给越少,我们无所谓哦,我们有退休工资呢,但他们的日子却是瓦匠收工往下爬了!”这样的父母就真的不去考虑子女有子女的难处?!
他们每月有8000元的收入,子女都已成家,除了极个别子女对他们有图谋外,其他子女都是一心尽孝,不想其他。这有不是乱猜,是有事实和证据的。但他们却认为所有人对他们好都是带着目的,我的天哪,真把自己当成世界首富了喂!
提到钱字就又想起几年前母只告诉我他们手里有多少存款,我为他们高兴之余并没告诉那几个兄妹,怕祸从口出,同时这也是父母多年节省下来的养老费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我们做子女的减轻负担呀。
不曾想他们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就开启了疯狂购物模式,电视广告及购物平台成了他们新的生活状态,家里东西堆成小山,旧物还没开封新物又来了,结果是许多东西都过期了他们都不知道,扔的让我心疼!但我不能说服他们,他们只需一句:“又没让你们花钱。”就可直接封了我的嘴。哈哈!我只能把浪费了的物件照片和视频存在电脑中。
当年我结婚时就是回家烧了一桌菜,一家人吃一顿完事,收到父母及兄妹加起来共3000元。但今年他们又在背后说我结婚收了礼办了酒席也没喊他们。我的天哪!且不说当年就是今天子女结婚也都还是由父母操办吧!我那几个兄妹结婚都是在酒店办的,我不想再让父母操心就选择了这种方式,用现在的话叫裸婚。记得当年同期结婚的家里最少的给了10000元,还不包括酒席钱。我房子是自己买,家俱家电自己买,哦对了,他们还给了一床羊毛被和十几件旧碗碟。要知道我在家是最小的一个,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