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中心医院房颤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实施我市首例房颤消融术
10月14日,我市首例房颤患者在咸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导管消融术,标准着我院房颤中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患者为49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心悸伴头晕4月”入院,既往在外院多次就诊予以药物治疗,症状仍反复发作遂就诊于我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心内科主任甘受益,副主任李宾组织全科医生进行病例讨论:患者中年男性,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差,结合最新房颤治疗指南:导管消融对于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改善症状和运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最新研究表明,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的起始治疗安全有效,为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提供依据。心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房颤导管消融术,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


导管消融术可以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内部通过标测定位后,将导管电极置于异常传导路径区域,应用冷冻、激光等方法,使异常路径区域损坏阻断,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对于房颤的患者,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是目前优先推荐的治疗方法。
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国房颤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房颤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新发房颤患者不断增多。房颤导致卒中患者数量每年约有52.5万,占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7.5%。目前,我国房颤早期诊断率低,房颤患者的知晓率低;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低于全球水平;心室率、心律控制药物应用不规范;手术干预比例低;房颤患者长期管理和随访欠缺,长期治疗依从性差。


据保守估计,咸宁预计有房颤患者数千人,房颤导致卒中风险的显著增加,给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规范心房颤动的诊疗,能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和由此引发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规范的房颤综合管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此次咸宁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术,为房颤中心的建设及认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医院将整合多学科资源,规范房颤患者的诊疗流程,提高医院房颤规范化管理,提升我市房颤救治水平尽力,为广大患者带来高标准优质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