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由于地区差别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养老问题凸显,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集中养老这三种养老模式,适应不同的老人,目前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挑战,集中养老模式是无奈,社区养老模式扔在探索当中。老人晚年幸福指数高低,既要看老人经济条件,也要看老人的智慧。
没有钱,养老靠谁都靠不住。我的一个邻居75了,退休教师,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独立门户,老伴年后因病去世了,各类补贴政府给了30多万,连同老两口前期攒下的钱,她有100多万,自己一套房单独住,经济条件在我们这个小区算是中产阶级。前一段时间儿子家孙子,在上海工作要结婚了,需要买房,三个女儿家里也各有各的用钱项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反正早晚都是他们的,于是她决定把手里的钱一分为四,房子过户给儿子,儿女们皆大欢喜。前一段时间遇到我,发现她精神大不如前,向我倒苦水,后悔死了,儿孙很少来了,自己有事也支不动了,不是外出带孙子了就是出去旅游了,就是没有功夫来看她,有病多亏有医保,要不就彻底完了。
养老的钱不能撒手,要牢牢抓在手里。“手里没把米,唤鸡鸡不来。”同事一儿一女,老两口退休后,一段时间帮助儿子带孙子,孙子上到初一,两人就会到老家,偶尔去儿子家看看孙子。我们早晨在一起练太极,常常交流,问他怎么不和儿子一起住,他说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需要你就去,不需要一定不能去,距离产生美,不管是谁,在一起时间长了,矛盾日积月累,问题就来了。节假日儿子带孙子回来,我给钱给东西,女儿也一样,不来我也不主动给,钱给了子女,就不是自己的了,况且他们大手大脚,高消费会浪费,还是放在自己手里放心。房子、钱放在自己手里,就有凝聚力、有号召力,儿子女儿孙子外孙谁来我都给点小钱,所以他们经常回来,家里人气旺,香火气息浓,老两口过的有滋有味。
父母对子女那是舔犊依依,而父母一旦老了,就成了子女的累赘和负担,当然,大多数子女是有孝心的,但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尽孝心,房贷车贷多,囊中羞涩,没有能力尽孝心。父母也要体谅子女,但不能爱心大发,不留后手,一旦老了病了,后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