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7.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六、预防
由于脑出血的发病基础较复杂,发病诱因又多种多样,因而构成了脑出血发病的突然性、复杂性和严重性。只有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1.坚持治疗高血压
2.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3.科学进食
4.定期体检
5.加强保健措施
6.适度体育活动
7.注意心身愉快
8.警惕发病预兆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