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感染后多引起急性肾损伤,一文了解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法
当新型冠状病毒撞上世界肾脏日(3月12日),你需要了解的冠状病毒与肾脏的知识全在这里!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在2月2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做了要点梳理,帮你简明扼要了解共识里讲了啥。

冠状病毒感染后多引起AKI
但NCP的AKI发生率低于SARS、MERS
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KI)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损伤,在Chu KH等人分析的536例SARS病例中,AKI患者占6.7%(36/536),死亡率高达91.7%(33/36)。
最近Guan等报道的109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中,AKI发生率0.5%,在173例重症患者中5例出现了AKI(2.9%)。Cheng 等最新研究资料显示,单中心连续住院710例确诊COVID-19患者,AKI发生率3.2%。
上述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样本量以及患者偏倚有关,但总体AKI发生率似要低于SARS和MERS。AKI确切发生率仍有待今后更大样本量资料证实。

冠状病毒感染所致AKI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病毒、异常免疫反应、基础性疾病等均可诱导
冠状病毒感染所致AKI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根据现有的研究,可能是由病毒直接介导,也可能由异常免疫反应释放的细胞因子和其他因素间接引起。
冠状病毒的器官靶向性损伤,主要由受体结合蛋白和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决定。目前已鉴定两种主要冠状病毒的功能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二肽基肽酶4(DDP4)。
感染导致的免疫激活,大量促炎因子释放也可能是导致AKI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症和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患者常有低血压、消化道丢失液体导致的脱水、低氧血症、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去甲肾上腺素、多种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使用,以及患者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这些因素均可能诱导AKI发生。
感染肾脏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升高
COVID-19感染在肾脏的主要表现是,蛋白尿、血尿、少尿、BUN、SCr升高以及肾脏影像学改变,部分患者发展为AKI。实验室检查可见BUN、SCr升高,CT提示肾脏大小或结构改变。
COVID-19并发AKI诊断依据主要参考KDIGO标准。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根据血肌酐升高水平、和/或尿量对AKI进行判断和分期,即48小时内肌酐升高或超过26.5umolL;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线1.5倍,确认或推测7天内发生;尿量<0.5ml/(kg h),且持续6小时以上(符合以上情况之一即可诊断AKI)。
3种方法治疗COVID-19合并AKI
血液净化疗法对COVID-19重症感染者作用突出
COVID-19合并AKI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疗法、肾脏和其他支持治疗等。
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休息、对症和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及生命体征平稳,及时进行实验室监测等,必要时吸氧。发热是患者的常见症状,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退热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注意减少使用频度和剂量,适当多饮水,注意观察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造成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重型及危重病例应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持器官功能和循环支持,预防继发感染,必要时给予高流量氧疗、机械通气、肺复张治疗。重度ARDS患者,尽快考虑体外肺膜氧合(ECMO)治疗。
此外,稳定患者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给予心理疏导等缓解患者焦虑,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抗病毒治疗 目前针对COVID-19尚无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有效的方案包括: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后两者药物是人免疫缺陷病毒I(HIV-1)的蛋白酶抑制剂。它们在COVID-19感染中的治疗价值有待研究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