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养生粥

远离胃癌:根治幽门螺杆菌是一级预防,而胃镜筛查则是二级预防

常驻编辑 养生粥 2022-12-13 幽门   胃镜   胃癌   螺杆   都会   致癌物   胃炎   胃肠   腹部   胶囊   癌症   不适   人群   疾病   风险

7.68亿中国人胃里有这个致癌物!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达67.9万,死亡病例达49.8万,而提到胃癌,就不得不提幽门螺杆菌。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中提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性问题,在中国,这一数字是令人吃惊的7.68亿,换句话说,2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幽门螺杆菌阳性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2017年,幽门螺杆菌荣获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颁发的大奖“一类致癌物”。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它的特长是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一系列胃病,甚至诱发胃癌。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刚刚过去的2020南方胶囊内镜新技术高峰论坛上,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消化大咖吕农华教授也指出,降低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不是每个体内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发病,但它特别喜欢那些长期熬夜,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人。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只要他们肆无忌惮蹂躏胃,干扰它的生存环境,幽门螺杆菌就要“造作”: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痛、胃胀、泛酸和胃灼热,甚至引发消化道慢性出血和胃炎,同时它的存在能让胃癌风险增加为原来的3-6倍!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极强,可通过粪-口、口-口等途径传染,家里面只要有1个人携带它,其他人基本都会被传染。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分餐,很少使用公筷,导致我国HP感染率高。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因为没有明显表现,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易察觉,一般情况很难察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留心了:长期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既然幽门螺杆菌这么可怕,查出来要不要根治?

但HP感染并不等同于得了胃癌,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HP感染的人群一定会发展为胃癌,但必须警惕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指出,虽然幽门螺杆菌是一级致癌物,但是否每个感染者都需要杀灭细菌,其实具有一定争议性。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群,有专家建议不着急根除,观察为主,及时筛查。因为这些人得胃癌风险本来就不高,如果盲目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反而可能给本来健康的人群带来风险,导致弊大于利。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几乎所有官方组织都推荐根除。如果你有胃癌家族史、患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胃炎、得过胃部相关肿瘤,又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请毫不犹豫的找医生尽快根治。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同时,李治中博士也强调,胃癌的预防可以分为两级:根治幽门螺杆菌是一级预防,而胃镜筛查则是二级预防。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查出有幽门螺杆菌,又不是高危群体,即使没有被清除它,也不用恐慌,确保自己做好胃癌筛查,尤其胃镜检查就好。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闷胀不适、食欲不振、伴有泛酸烧心、嗳气或黑便,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等症状时,就要高度重视是不是胃出了问题,尽早诊断治疗。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出现以下这些情况需要做胃镜


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01 有消化道症状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不适、进食有滞留感或哽噎感、吞咽困难、上腹部隐痛不适、上腹胀、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呕血、黑便等。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02 有胃病史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患有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因良性或恶性疾病施行过胃大部切除术后、息肉等。hIV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四联疗法多久(幽门螺杆菌4一5年了能癌变吗)
  • 杆菌怎么治疗(幽门螺杆菌如何治疗)
  • 小朋友患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吗?专家解答来了
  • 12岁娃长期便秘还口臭,原来是小小年纪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 据说大蒜中的大蒜素能抗癌,生吃能行吗?告诉你实话,别乱吃
  • 薇娅丈夫公司违反广告法被罚19万:直播间宣称某饮料可抗
  • 慢性胃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 胃病怎么用药?用药都有哪些讲究?
  • 吃这种食物能治新冠、防癌、杀死幽门螺杆菌?不,它真的不
  • 慢性胃炎如何治疗?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