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不懂,餐厅的人也会帮你弄清楚。跟广东人一起吃饭,点一个汤是必须的,尤其是在粤菜馆。这里所说的汤,就是我们所知的粤式老火汤,餐前喝。点餐的餐厅经理可能会告诉你,这个季节天气干燥,来点滋阴的虫草花,是不错的。
——“瑶柱虫草花煲瘦肉怎么样?”
——“好啊唔该。”
如果不想费心选,点个例牌也蛮好。除非是反人类的大厨,否则一定不会做反季节的汤。
厨房之外,这种养生的思维还可以细节到方方面面,比如水果。
岭南盛产荔枝全中国都知道,而全岭南的人也都知道,荔枝上火,要搭配降火的山竹一起吃。就连街边挑着担子卖水果的走鬼小贩,也必然是一边篮子荔枝,一边篮子山竹地卖。
不过,如果不小心没忍住嘴上火了,路边随处可见的”黄振龙“”平安堂“”邓老凉茶“,甚至是不知名的凉茶铺,也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可以接着说第四个潜规则了,可能扯得有点远,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煲老火汤的技巧、随处可见的凉茶铺、迄今还存在的一些手艺匠人……相比之下,最近几年对广府文化的复兴,反而显得刻意了。
基本上,在广州老城区的住户门口,都有一个插香的角落。这方面我所知道的不多,听说大概是这样:初一十五逢年过节会上一炷香,家中有事会上香,长久外出归家之前,也要上一炷香。
说到逢年过节。端午节,珠江上每年都有龙舟赛,这跟什么文化复兴无关,因为在广州它本来就从没终止过;中秋节和重阳节,可以提一个灯笼爬白云山,整个城市也就这么一座山可以爬一爬,于是常常人满为患,半夜一两点依然络绎不绝。
春节的花市,更是盛会。很多人都觉得如今过年的气氛淡了很多,但花市气氛依然不减。人们扶老携幼,一家人一同逛花市,选一盆好植物带回家,寓意来年好彩头。
元宵节那天,在街头有老奶奶卖红包扎起来的芹菜和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让大人买给小孩,寓意勤快、聪明。
不过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在更深的层面,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私以为还表现在人与人的相处方面,比如,对老人家的尊重。
除非是特别挤的上下班高峰,几乎没有见过公交或地铁上白发苍苍老人家站着的情况。在家庭里,孩子独立赚钱之后,每个月一定要“给家用”给父母,多少不重要,但一定要给。大多数情况下,长辈永远是最有威严的,掌握家中的“话事权”。
最后再说一个我最喜欢的潜规则:相比其它大城市,这个城市的奢侈品,不太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