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又要问了,名人堂到底是怎么选的?这里我们就要对名人堂的入选条件、评选机制,以及约定俗成的评判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名人堂,即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并不是仅仅针对NBA,更是面向全世界所有对篮球事业——包括职业篮球、大学篮球、女子篮球、国际篮球在内——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的一项至高荣誉。入选篮球名人堂的,不仅可以是一名球员,同时也可以是教练、裁判等其他相关从业人员,甚至可以是一支球队(比如1992年的美国男篮梦之队、哈林篮球队,以及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刚刚发明篮球时,他体育课上的孩子们组成的第一支篮球代表队)。虽然篮球名人堂的入选者本身没有国界的限制,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篮球大国,而NBA又是全世界最高水准的职业篮球联赛,他们仍占据了名人堂成员的很大一部分比例,能够达到名人堂标准的海外人士,仍然是相对少数。名人堂对于入选资格,有且只有一道明确的标准,也就是所谓的“门槛”。名人堂规定:球员、教练、裁判必须退役满3年(最初是5年,2015年改为4年,2017年又改为3年),才有资格获得名人堂的提名。此外,现役教练和裁判也可以获得提名,前提是必须执教或执法满25年,从2020年开始,现役教练的入选资格当中,又增加了一条60岁的最低年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篮球名人堂还单独设置了一项“贡献奖”,用来表彰那些为篮球运动做出特殊贡献的人。该奖项没有退役或从业时间的限制。(上文讲过,大姚曾拒绝过)
名人堂对于入选者“资格”的要求看似不高,但真正想要获得提名,甚至最终入选,审核过程却十分苛刻。
名人堂评审委员会首先按照入选类别分成四个初审小组,分别是“北美筛选委员会”、“女子筛选委员会”、“国际筛选委员会”以及“老兵筛选委员会”。
由于审核过程严苛,只有那些真正在篮球事业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才能最终入选名人堂。但在具体的评选过程中,因为没有一套可以量化的具体标准,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主观因素。而且,由于跟全明星一样一直采取匿名投票,所以名人堂的评选结果也存在不少争议。
单仅仅是NBA球员就在在综合成就、历史地位的比较上就存在许多不同的维度,更不用说名人堂资格的评定更加没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明确标准。我们只能通过对已经入选者过往履历的审查,来做出大致判断。
但有一点是这次名人堂非常存在争议的就是皮尔斯,此人场外风云不断,负面影响极其恶劣,欺骗、大嘴巴、涉黄、涉毒等等(总决赛拉裤子装受伤,拉完了再来个假的王者归来,虽然那个时候很提士气。还在媒体上传播黄色导致被开除)。
综合以上,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是一项“低门槛”但“高标准”的荣誉,看起来,对于获得提名资格的限制不多,但实际的评选过程却极为严苛,因此含金量十足。
韦伯在名人堂演讲上曾说:“我始终认为我会足够荣幸、足够幸运入选名人堂,我认为我的履历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人有权利这么做。所以每一年的落选都会很痛苦,我就努力不去关注当年有谁入选了名人堂。有一段时间,我不再想它,就是专注于工作。”克里斯-韦伯虽然名头响亮,但和其他名人堂成员相比,其资历和成就显得不值一提,所以持续多年被提名跟着陪跑直到今天才艰难入选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韦伯是全能大前锋的先驱者,放在这个时代他绝对能够打出更加精彩的比赛,赢得更多的荣誉,甚至是多个总冠军戒指,铸就更多传奇故事,可惜没有如果,可惜这哥们儿生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