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一定资本后,麻全忠便也开始自己设立店铺。民国七年(1918年),他在马桥街开办“永记”钱庄,资本1000元,由忻人麻来顺任经理,年营业额达50000元。同年,还开设布行“元和店”,资本3000两白银,由麻全忠之胞弟麻富忠任经理,年营业额10万多元。民国十年(1921年),在平安街开设布行“元复永”,资本4500元,由阳高人姜金台任经理,年营业额达8万元。同年,还在忻州巷开设杂货店“广茂店”,资本1500元,麻全忠自任经理,年营业额2万元。民国十二年(1923年),又在大南街开设缸油碾面坊“元和永”,资本1500元,由忻县段庄人许成任经理,年营业额达10万元。民国十四年(1925年),又开设“元义合”商号,由董村人张四元任经理,资金4500元银元,从业人员50余人,年营业额25万多元,每股三年分红利600余元。
忻州城北门的蔚崇和财主见麻全忠懂商情,会理财,便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投资600吊钱,开办“元义长”商号,聘请麻全忠出任经理,经营布匹、棉花、日用杂货。没用几年,元义长的资本就积累到1万吊钱,职工多达40余人,年营业额十五六万元,经营火爆,是丰镇规模最大的布店。
因了这一切,麻全忠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被选为丰镇商会会长,成为丰镇的商界领袖。
尔后,他又将买卖延伸到北京,在崇文街操办药店、绸缎行,还在家乡忻州城办起缸油、碾面加工企业及其它商店,一跃成为民国年间在忻县及口外丰镇的商业巨头、百万富翁,声名远播境内外。忻县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说号称忻县六大财主的“郜王张,石连陈,抵不上丰镇的麻全忠”,可见其财力的雄厚。

麻全忠和其他忻州商人一样,买卖赚下的钱,除了扩大再经营外,余下的钱便在老家购置土地和修盖房屋。据说,麻全忠曾在忻县城东街置地10余亩,盖房数十间。至今在东街村委办公楼西面,还保留有麻全忠盖的房屋院一所,正房和西房依旧。
麻全忠有子三,长子曰仁旺,次子曰钱旺,三子曰银旺。麻全忠晚年,正逢中国新旧军阀为争夺地域连年混战,所置财产朝不保夕。因之,他生前就将北京的房产商铺分与长子麻仁旺所有,将忻县城的房产商铺分与次子麻钱旺所有,将丰镇的房产商铺分与三子麻银旺所有。麻仁旺兄弟三人先后谢世,其在北京市、忻府区、丰镇市的后辈儿孙都人丁兴旺,事业有成。
(来源自《实录走西口》,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薛喜旺,1934年生人,在忻县(今忻府区)执教数十年,1995年于忻州二中退休。注意收集、整理、编著地方文史书。编著《醉心文稿》《醉心史考》《新秀容诗文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