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婚前对方哪哪都好,而婚后有了自己的生活后,妻子感觉像变了人一般,唠叨,嫌弃,固执……各种之前都没有见到的情况,随之出现了。然而,这不是性格的转变,当然,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转变的,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只是随着生活中自己身份的转变,而进行的本能转变。于是,这些标签,似乎随着生活贴在了母亲身上,进而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于是不断的唠叨,固执的教导,让孩子不堪重负,却不敢吱声。
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因为这些都是自己在生活中习得的,是生活告诉她们,这样做,才是可行的,有未来的,而对于那些新兴的,未可尝试的,有一种本能的回避,以及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些是有危险的,是不可碰触的,对孩子有潜在危害的。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不断的告诫孩子“这是拿命在开玩笑”,“这样做是错的,经验告诉我”,“就是不可以,没有为什么”。
强制,固执,反复,没有心平气和的谈论,和孩子仍然在一高一低两个层级上的角度,这种“不平衡”,永远使思维的天平倾斜,没有同一水平线的讨论,不是讨论,是命令。
代际间的边界模糊,让孩子永远成为父母的附属品。
孩子终究是要放手让他们飞翔,后面的道路也需要他们自己去行走,人生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去体验,去成长。放手,是父母的信任,也是孩子真正在社会中成长的第一步。
人生是不完美的,更是短暂的,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是多少遍言语教导也无法比及的宝贵财富。
和孩子交朋友,是与自己和解的柔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