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的盲盒经济,谁来为自己的痴狂买单?

不知不觉,盲盒蜂拥而起。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盲盒为何物的时候,手指已经按下了购买。
盲盒这个词无从考证源取于哪里,在它的诞生地日本,它的名字叫mini figures,后来,由于人们的共识,也开始被称作blind box。
顾名思义,盲盒就是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手办,一套多个盒子摆在你面前,你却根本不知道里面装着哪一款,抽盲盒全凭运气,有时候会抽到人见人爱的那款,运气更好的时候会抽到隐藏款。
我们也时常把盲盒比作生活。说生活就像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盲盒的不确定性,让入手的人倍感担忧与刺激。
盲盒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性。它不让你挑选,纵使你早早看中了某一款,抽取的时候多么祈祷,到手的那一刻也只能听天由命。这种“任性”的随机性,让人在收到不如意的款式慨叹一声之后,又进入了抽取的循环。
直到抽到想要的那款。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在多次的抽取之后总算可以认清现实,自己的钱包也瘪了大半。一般情况,一个系列的盲盒会出5~12款,每个盲盒的售价在39~69元之间,虽然单价并不算高,但盲盒的魔力就在于会不知不觉中把你的钱包掏空。
盲盒的乐趣就在于随机性,制造意外的惊喜或者惊悚,也锻炼着人的心态与意志。对待盲盒的结果,要么就坦然接受,要么就重新再来。而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意外,你是会选择泰然处之,还是惊慌失措?
盲盒的出现同时又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置换软件中的活跃度。各类置换软件上出现了求换款式的信息,或者是按价出售重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