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报告:从医美到医药,透明质酸骨科、眼科市场持续增长
据悉,华熙生物生产的玻璃质酸钠注射液在国内率先采用终端湿热灭菌方式,被NMPA(原CFDA)采纳为该类产品的标准灭菌方式。其开发的骨科产品玻璃酸钠注射液“海力达”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取得欧盟三类医疗器械CE认证/NMPA药品批文。截至2019年,“海力达”作为医保乙类处方药,已经中标23个省份的集中招标采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透明质酸在眼科等临床应用空间巨大
受到人口老龄化、用眼方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 60 至 89 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 80%,9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 9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白内障发病率的增加,我国白内障等眼病患者数量将呈现长期增长的趋势。
作为医疗终端应用产品,透明质酸还可以应用于眼科领域。在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眼科手术中,可作为粘弹剂使用。目前,手术是白内障的唯一治疗方式,也将推动透明质酸在医疗临床的广泛应用,同时将为透明质酸粘弹剂的应用带来巨大的市场。
除此之外,在眼药水中加入透明质酸,能起到保护和润湿眼球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干眼症。我国目前近1亿干眼症患者群体潜藏着背后广阔的应用市场,而人工泪液是目前国内针对干眼症治疗的一线用药,透明质酸(玻璃酸钠)是市面上人工泪液最常用的成分,市占率逐年上升,因此人工泪液是透明质酸的另一高潜力应用市场。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眼科治疗透明质酸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9.8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8%。其中用于眼科手术的透明质酸人工泪液市场规模为14.4亿元,占比高达72.7%,且市场增速较快,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11.2%。预计中国眼科治疗透明质酸产品整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年达到约30.4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眼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竞争中,主要参与者是昊海生物、日本参天、德国乌斯法码、扬子江、成都普什、中山万汉和华熙生物等企业。不难看出,眼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领域,国有民族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整体来看,中国眼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呈集中度小步上升趋势。
在眼科终端产品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透明质酸产品。以华熙生物旗下的“海视健”为例,作为一种高品质的透明质酸钠凝胶,其在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方面都具有重要使用价值。此外,归类于III类医疗器械的“海视健”,同样采用终端湿热灭菌方式,具有安全、高效等诸多特点,不仅产品本身通过了欧盟CE认证,产品所用原料也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EP认证,具有更好的支撑性,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也更加出色。目前,“海视健”市场团队也在不断增加覆盖区域与医院,并与知名眼科集团展开合作。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曾表示,要正确认识医用材料的价值,医用材料的发展直接决定我们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我们的医疗临床水平。该报告还指出,透明质酸可以应用于包括口腔疾病、肿瘤疾病、胃肠疾病的治疗以及再生医学材料等领域。

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的天然高分子粘多糖,透明质酸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领域。由于其本身具备良好的保湿性、润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与生物降解性,其规模化生产极大普及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医药、医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在肿瘤治疗、组织工程、药物载体、口腔、胃肠、耳鼻喉等新方向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以肿瘤治疗应用为例,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可与药物组成创新的靶向载体,可将较小的药物分子黏附或接枝到透明质酸类药物载体上,与受体靶向结合,使更多的药物分子进入肿瘤组织。目前热门的相关受体是存在于部分实体瘤和淋巴细胞表面的透明质酸受体CD44。这项应用既可以使药物更精准的靶向癌细胞,提高作用部位的浓度,又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耐受性。目前,靶向抗癌药将会是抗癌新药的主角,已成为全球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预估市场超 500 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