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今年的清明节不平静。
台湾铁路4月2日早7点11分自新北县树林车站出发开往东岸台东的“太鲁阁号” 408车次列车疑因人为疏忽,在花莲附近的大清水隧道发生严重脱轨事故。截至发稿,事故造成51人死亡,156人轻重伤送医,火车司机当场罹难。

台铁记录显示,此次意外是台铁70年来伤亡最惨重的事件。台铁多年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意外事故再度浮上台面。
台湾铁路近年来意外不断,2018年10月21日也是在东部铁路的苏澳段“普悠玛号”列车发生翻车,造成18人死亡,187人受伤意外;今年1月21日也刚发生一名调车员在南部潮州车辆基地调车时,被两个车厢夹住致死;2月23日,在东部干线海端站电力维修车撞击三名工务工人,导致2死1伤。
台铁肩负公共运输使命及企业盈亏责任,因为被删减预算及一直未有效解决人手不足问题早已埋下事故的隐患。
从这起事故我们要反思什么呢?安全!公共运输的安全!
小车出事也就是死伤几个人,但大巴、火车、飞机出事就是群死群伤了!
今天先不说安全监管的问题,先说一下人的问题。
以2018年台铁的普悠玛号事件的列车司机为例,他尽管平时担任行政角色,但是因为人力紧张而被迫在假日期间担任司机,而且列车司机未受完整训练,最终导致发生重大事故。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尤其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面临裁员的窘境,特别是运输企业。
“裁员这个话题非常沉重”。裁员并不像说起来那般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但我认为裁员首先要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裁员也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对企业做一个科学的评估:包括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其次对工作岗位进行划分,什么是关键岗位?如何实现效率最大化,岗位最少的人手设置。第三就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分批分组,切忌一刀切,容易引发群体事件。最后就是社会责任了,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记得有一部国外的电影《在云端》,主人公从事的职业就是到各地去替委托的企业辞退员工,当然国内可能还没有或不需要这样的专业公司,但让擅长与人沟通人去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