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适龄青少年宣布恢复高考。
这一天的到来,让众多学子高呼雀跃,60后一代正好就是率先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
有的人进入了工厂工作,有的人则辞去了工厂的工作,专心在家中备考,等待那场冬天的考试。
与现在的孩子一样,高考也是那时众多寒门学子求取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对于恢复高考改革的那一年,许多60后都有着不同的回忆。
第一个便是刘国强,他是一名退休的公务员,据他讲述他是1978年应届毕业的高中毕业生。
那时恢复高考才仅过去了一年,教育行业还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他们不像现在的高考生那样有着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料、辅导书。
仅仅20多页的大纲,却囊括了所有考试的内容,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求取到考试的技巧,并且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一部分大纲全部背完。
在高考还没恢复以前,刘国强便一直维持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一直渴望着进入大学学堂的他,经常在宿舍熄灯以后打着油灯温习功课。
为了不让自己的翻书声打扰到室友,刘国强经常趴在土坑上,这也让他的腰落下了病根。
因为是半工半读,很多时候学习都靠自己,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刘国强的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
但对于那时很多同龄人无书可读的状态来说,刘国强还是很感谢自己半工半读的那一段时光。
最终,他还是考上了水产学校,在国家的扶持下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最后就被分配到了如今的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四十余年。
还有一位名叫秦夫的60后,他感叹道:“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啊!如果我没有参加高考,还不知道现在在干些什么。”
在恢复高考的前一年,秦夫才刚刚艰难地完成了两年的中学教育。
匮乏的教师资源,让几个村庄不得不自发创办起了一个基础教育的学校,很多被送到这个学校的孩子,没读几个月就选择了退学。
这很大一部原因都来自于贫穷,幸好秦夫的父母是比较开明的家长,他们也觉得只有让孩子读书,才能彻底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
在父母的支持下,秦夫每天都会在天刚微亮的时候踏上读书的路程,因为学校距离家有将近15公里的行程。
家中没有自行车,他只能靠自己的双腿。
他不怕吃苦。
在学校里他不仅要学习,还要参加学校的实践课程,那便是劳动。尽管学校并不大,但接收的学生却很多,因此他每天分到食物也仅仅只能果腹。
后来,他的学校阴差阳错地合并成为了高中,初中毕业的秦夫也就成为了一名高中生。
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成为高中生不满一年就收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他高兴地跑回家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哥哥,那时秦夫的哥哥才高中毕业,不想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哥哥正计划着奔向大城市打工。
“真的?!真的恢复高考了?你从哪里来的消息。”
“学校里的老师说的,我也想参加高考!”
“你才初中毕业没多久,怎么能高考呢?我这儿有一些之前的高考资料,如果你真的需要那就来找我拿。”
两兄弟就这样畅聊了整晚,哥哥在谈话中表露出了对大城市的渴望,秦夫也向哥哥表达了自己不想一直留在土地上的愿望。
那时消息刚出来时,距离高考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心有志气的人都打了退堂鼓打算来年再战,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太短暂了。
但秦夫的哥哥却不这样觉得,他将自己所有的资料都找了出来,每天复习到深夜。
秦夫想要像哥哥那样,能够在高考恢复的第一年参加考试,但他并不符合报名要求,他必须要先上一所对口的高中。
第一步,考到镇上的高中。秦夫搜罗来了初中所有的理科书籍,像哥哥那样每天复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地考进了镇上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