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种比较,
显示出“参考”理想,
与“主观”的现实评价之间,
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那么,
这个人在看待他或她的行为,
道德身份,
意志力,
工作能力等等的时候,
就会感到自满。
当理想和现实耦合时,
那主观的评价就成了理想的了。
在这种并不多见却可能出现的情况下,
自我评价系数就为正1。
反过来的情形也可能一样。
假定“参考”和“主观”之间的关系不一致,
这时自我评价系数则为负1。
也就是说,
随之而来的自我评价降到最低限度,
直至不复存在。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若干平均数。
人人都有一种“内部压力度”,
这有助于他们,
对自己作出颇为确当的评价,
但许多人并没有勇气承认这一点,
即使对他们自身亦莫能外。
自我评价过高,
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估计是不切实际的,
但过低的自我评价,
又会在树立自信心方面产生自卑感,
从而导致缺乏自信。
“期望评价”,同等地位集团对你的看法,
评价,
或简言之,
即人们背后对你的讨论,
对于一种个性的评价也很重要。
一个人一旦确立,
对自身和周围其他人的正确态度,
就可以在规定自己社会地位的过程中,
达到心理舒坦,
否弃犹豫不决。
自我分析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东西,
我们应该发挥自我监控的能力,
因为它可以对完善自我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
当你完全沉迷于对自己的情感和情境,
进行复杂分析的时候,
试想一下,
你可曾漠视过这种分析,
面代之以那陈旧的原则,
“情感可以表白,
直觉可以补救”,
而后者,
会使你对自己的鲁莽行为感到愧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