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呆在无人问津的中医研究院混日子,一混就是三年。
三年里,身边的人早已平步青云,一跃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他也不以为意。
直到后来孩子出生,因为职位低,他们分不到房子,妻儿只能跟自己挤在逼仄的房间,儿子烫伤了疼得哇哇哭,他却连住院的钱都拿不出来。
自那以后,他不再心高气傲,而是开始研究曾经看不起的各种人际交往技巧。
也学会了提着东西去送礼,腆着脸赔着笑,求人分房子、让自己的儿子进最好的幼儿园。
哲学家桑塔耶纳说:“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做什么。”
曾经不屑“为五斗米折腰”的少年,后来也会为了碎银几两,行色匆匆在人群里奔走。
曾经讨厌攀附权贵,最后也学会了推门拉椅、端茶倒酒,只为能保障家人生活无忧。
向现实妥协并非懦弱,而是权衡之后做出的明智选择。
放下面子,才能过好柴米油盐的日子。

03
别把家人当外人
作家亦舒说,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外人和气,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曾经我们仗着家人无条件的爱为所欲为,以为他们会永远包容。
等到伤害积累得足够多,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头也不回地离开。
综艺节目《四大名助》里,有位妻子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的老公,是个活脱脱一个“两面人”。
朋友面前他是老好人,朋友要借钱,他二话不说立马打款,朋友深夜去机场,他披件衣服就急匆匆出门去送。
但在家里,他却像个行走的火药桶。
稍有不顺心就对父母大发脾气,妻子买了新衣服,他言辞尖酸地讽刺,“人老珠黄的,整这些干啥?”
久而久之,父母从他家里搬走了,妻子也寒了心,死活不肯再跟他过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才会真正读懂王小波的那句,“世上除了家人我们一所无有。”
人生的至暗时刻,曾喊着为你两肋插刀的人,或许转眼就不见踪影,倒是平常被你视作空气的家人,成了你低谷中最坚定的支撑。
人至中年,朋友之间的情谊需要维护,家人之间的温度,更需要在乎。

04
别把社交当本事
年轻时,我们自诩朋友满天下,认为热闹是人生必需品。
三十岁以后才学会把心关上,屏蔽外界的嘈杂,专注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