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曾在书中写过钱钟书一家的故事。
他说每到星期天,钱钟书夫妇加上女儿女婿,都会各占一个角落埋头看书。
杨绛很少出席活动,钱钟书对前来拜访的人也是能推则推。
空闲的时间,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或以捉弄对方为乐,或一起研究各种菜式,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聪慧如他们当然明白,人生的画卷终究不能依赖别人来着色,生活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富足与安宁。
马东也曾在一档节目中问薛兆丰:“你会经常参加一些聚会吗?”
薛兆丰说不会,“因为时间成本太大。”
对他而言,与其把时间消耗在表面的热闹中,不如一个人安静地研究学术,或是与家人待在一起。
那些过得自足的人,大多通透,因为他们懂得取舍。
三四十岁的我们,早已过了需要用饭局来联系感情,靠喝酒来证明义气的年纪了。
安守自己的生活,才能不为外界喧嚣所累,也不为恼人的关系所烦。
三两知己,家人在侧,便是中年人生最曼妙的光景。
人生半坡,当生活的主旋律已然固定,日子无需太过繁杂。
中年以后,放下面子,精简圈子,顾好身体,经营家庭。
惟其如此,才能在这凡尘俗世,活得踏实,过得心安。
来源:微信公众号“洞见”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编辑: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