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不完的班,回到家还要面对家庭琐事、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堆事挤满了生活,忙完已是深夜,连休息娱乐的时间都少有,哪里还顾得上在群里闲聊呢?
难得的空闲时间,会和同事、朋友小聚,身边的这些社交圈,占用了余下的时间和精力。
不断弹出的群消息,是忙碌中的一种打扰,于是索性屏蔽群消息,先过好自己的生活。
某天闲来无事点开一看,99+的消息,往上翻着聊天记录,一时不知该从哪里插话,或早已错过感兴趣的话题。
只好默默关掉聊天框,继续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来源:全景视觉
生活终归要回到现实,即便曾经再亲密的关系,也很难做到时刻保持联系,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会留给工作和家庭。
那些不说话也不退群的人,不是冷漠,也不是想了断关系,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离理想生活更近一点,只好暂时搁置这段友情。
网上有句话说:“你总要接受这世上突如其来的失去,比如,洒了的牛奶、遗失的钱包、断掉的友情、走散的爱人。”
聚散离合本就是人生常态,有些人只能陪自己走过一段路,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若有缘自会在前路相遇,无缘就祝福彼此,默默告别。
不愿勉强合群,退群又不礼貌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辩手奶茶说:“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如果合群,你就消失了。”
有些不愿在群里冒泡的人,正是抱着这种想法。
虽说群里都是认识的人,也共处过一段时光,但分别之后,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有人放弃学业,直接步入社会;有人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或出国留学;有人留在家乡,做着普通但安稳的工作,有人进入不错的行业领域,成为资深的人才......
一个人的三观,往往会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处境和阅历,促使大家有了不同的认知。
在群里聊天时,你抛出的话题没人接,他的观点让你不适,大家各说各话,完全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有人说“大海很美”,有人却说“海里淹死过人”;
有人说“想出国旅行”,有人却说“这是费钱又遭罪”;
有人在群里分享文章,有人却说“整天发一些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