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有些人开始变得沉默,他们也很珍惜昔日情谊,但在群里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格格不入,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于是决定保持距离。
三观不同,无法强融,说得再多也是浪费口舌,索性做个旁观者。
对于他人的生活日常,他们不感兴趣,只觉得占用时间精力,又无法带来有用的价值。
他们更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随心所欲地发表看法,讨论些深刻有趣的内容。
若找不到同频的人,就选择安静独处,提升自己也好,休闲娱乐也罢,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心思敏感,害怕尴尬冷场
你有“社交形象焦虑”吗?
在朋友圈发了自拍,会密切关注有多少人点赞;发了语音,会点开再听一遍看有没有问题;一旦制造冷场就会难过,害怕没人挽尊,以至于不敢在群里说话,自认为存在感薄弱......
那些不愿在群里冒泡的人,很可能存在“社交形象焦虑”,在习惯潜水之前,他们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着沉寂的微信群,很想和大家联络感情,费尽心思想了个开场白,半天没人回应;
自己不说话时,大家聊得火热,自己一出来说话,大家都沉默了;
看到有意思的话题,突然想插一句话,发现其他人有来有回,唯独不接自己的话,仿佛没看见一样......
难得在群里说一次话,却吃了个“闭门羹”,心里不禁在想:
是自己的话题太无聊了?
还是说错话得罪别人了?
又或者是自己人缘不好?
每次在群里发消息,都要一边揣测他人想法,一边怀疑自己,一次次的打击,让人失望心累。
这一类人,往往性格敏感,容易多想,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度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很在意他人的反馈。
他们并不是不想在群里说话,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或是害怕说错话。
人人都渴望被关注、被喜爱,一旦被人冷落,敏感的人会无法接受事实,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失去自己。
来源:全景视觉
但失败的经历教人成长,经历过打击和怀疑后,他们逐渐学会卸下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