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苏 州
韩少功
提起陆文夫,眼前便是一介江南秀士,于瓜棚下短篱,旁独坐品茶,闲吮一杯明月的形象。我曾同他一起出访,每到热闹的去处便很少听他言语,常常使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唯清点人头时,方察觉他那整洁但里面显得有太多空洞的西装,居然一直影随在我们身旁。若再仔细看,那清瘦的一条黑脸上,眼睛亮的刺人,默默泄露出他藏蓄在心中的练达和智慧,使你暗暗一惊。
前些年听说照看病重的女儿,较少写作,朋友均替他着急,他却不认为小说轰动一类虚荣比骨肉之情更重要,曾有一信与我:“人生就是一本大书,其中有些是字,有些是事。”这至理名言让我难忘。
他身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从不爱热闹,很少去北京,甚至不愿意住在南京省城,一直守着他的苏州小院。我这一辈子不知是第几次极稀罕地见到他,是他在北京京西宾馆主持作协理事会,宣布发言都不能超过十分钟。他的一位老朋友兼大人物发言超时了,他也敲敲茶杯照例警告,一点也不讲情面。不管那位发言者如何生气地拂袖而去,也不管台下有些什么人吵吵闹闹抗议他的苛政或民权,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低头品茶如常。
这次见面,他依然是谈女儿,谈茶。知道我迁居海南,便问问他认识的海南某某编辑,某某文学青年,绝不像某些文人,见面必有一番客套恭维轰炸,或满嘴痛苦孤独,但一听见钱就眼睛发亮。谈寻常琐事,他也是淡淡的,其关切和友善,恰如香茗慢慢暖上你的肝肠。
他的《美食家》等已译成法文,其美食观也引起法国朋友的兴趣,曾特地邀请他到法国参加过一次关于烹调的研讨会。据他说,粗茶淡饭是第一境界,贫境也;大鱼大肉是第二境界,俗境也;真正的美食家往往又回到粗茶淡饭,此乃第三境界,真正的美食雅境。我也是素食爱好者,自然觉得他的说法大得我心。
法国人常常自豪于他们的饮食文化传统,至少是看不起美国的麦当劳快餐。有次我走进这种快餐店,法国陪员惊惧万分拉着我往外走,说:“怎么能在这里吃?这是狗吃的!”其诅咒不可谓不恶毒。但法国美食怎么样也没有法征服陆苏州。他每到餐时便要寻找中国餐馆,尤其是寻找豆腐。饭前也必是清茶一杯而断断乎不能上花花哨哨的洋可乐。法国旅店一般都没有开水可供沏茶,实在是对陆副主席最大的身心迫害。后来有人借来一个电热壶,陆苏州一见大喜,立即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摩拳擦掌先沏了茶再说。并接连烧上几壶开水,一一问我们是否需要——笑得极幸福极温暖。
后来的几天,我一回到旅店,服务台的小姐给房门钥匙时总是同时给我们一壶开水。我开始不解其意,后来才明白,一定是她们从陆苏州那里得到印象,以为中国人个个都要开水,不沏茶就没法活的。
东坡先生说:不可居无竹。文夫先生则是不可食无茶。若与他茶座闲饮一夕,心态自然清净,至少可以免俗三日,可除世俗难题带来的虚火少许。我年青时在乡下一个茶场干过三年,居然没有培养出对茶的感情。倒是现在越来越喜欢饮茶了,这恐怕与文夫先生也不无关系。
(选自《韩少功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赏析】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代表作品:《月兰》《马桥词典》《山南水北》。
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散文,作者精心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表现陆文夫如清茶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