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是一个洞,容纳万物,所有存在的东西最后都会变得合理。东升西落是大自然的规律,太阳总要下山,就像流星划过也会坠落,我们的生命走到年迈也会有尽头,大概人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为了分离而做准备。
我们不是住在水云天的神,也不是在苍盐海的魔,我们只是世世代代居住在云梦泽的普通凡人,我们会有像燃油燃尽的那一刻,走向沉睡。我们的心就像是易碎品,身边的亲人离开那一刻,缝缝补补的擦干眼泪,有时候我们必须一个人前行,不能活在悲伤里。
在我们身边,大多数至亲离开时大家都悲痛不已,亲人哭倒在棺材旁,一声又一声地喊着他们的名字,这是常态,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葬礼模式是“喜丧”,这个“喜丧”鲜少有人了解,它究竟是怎么样的,和我们平常的葬礼模式是否相差甚大呢?
什么是“喜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命走到尽头那是必然的事,活着的人都会给死去的人准备葬礼,好让身边的亲人可以追悼,让沉睡在棺材里的人能够安息,但是人与人不同,地区与地区不同,所以就衍生出了很多种葬礼模式。
有些少数民族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然就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葬礼方式,例如藏族人民就流传火葬以及天葬或者水葬,通过这些形式来让死去的先人得到安息。
而“喜丧”最开始也是少数民族衍生出来的,喜丧最先开始在清朝的时候盛行,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满族人,喜丧最开始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流传的。
如今在我国还未废除丧葬的时候,在农村,还有很多人家家里死了人,要办酒席,一共要持续三天,第一二天招待宾客,让宾客们得以哀悼死去的人。
最后一日还要举办表演,专门邀请歌舞团的来唱跳,演小品,邀请一个村子的人前来看表演,只有那一晚我们都忘记了悲伤,闪烁的灯光划过了我们内心的悲凉,刺耳的音乐让我们重振起来,邀请歌舞团其实这就是喜丧的一种表现。
只是我们到如今已经将哭丧和喜丧融合了。所以才有了,头几天哭,但在和最后一天却还要进行表演。
“喜丧”的标准是什么?
上文介绍了喜丧是什么,相信大家心里多少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这喜丧是人人都可以办的吗?其实并不是,喜丧也是有标准的,不到那个要求的标准是不能叫做喜丧的。
在古代经常有人因为各种疾病缠身无法医治,每天都要拖着沉重的身体在世界上苟延残喘,所以死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恶魔来夺走自己剩下的时间,是不公平的。
在古代流传一种“善恶有报”的说法,他们认为一个人生前若是被病痛缠身,无法根治,就说明他这辈子一定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才会得到报应,变成这副鬼样子,或者是年轻时因为意外死去,人们也会编排他可能是前不久做过什么坏事情。
不真诚,坏事做尽,佛祖们也看不下去了,又不肯悔改,所以才被早早收走生命,不能继续体会这世间的美好。
相反如果这个人一生都顺顺利利,也没有经历过什么生死大事,年老之日也是身体硬朗,办事麻利,说话利索,这说明他就是这辈子做了许多的好事,年老了就得到善终,所以在他年老死去那就是喜丧。
另外还有一种子孙满堂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古代人最讲究子孙多,子孙满堂的人都认为是有福气,只有福气好的人才会有这么多子孙围绕,有些人家,甚至连生养一个都困难至极,所以这样的老人去世以后也算喜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