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温暖自己,更温暖他人。往后余生,做一个可爱的人,用途经的可爱去治愈内心中所有的不可爱。
往后余生,做一个能治愈自己的人,用心中的药解岁月的毒,用生活的甜解人生的苦,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一个不仰仗别人,也能过得幸福快乐的人。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由哭中来,向苦中去,遍地荆棘,让我们深刻地感知到何谓人间的“酸甜苦辣”。凡所体会,其实都是好事。
没有品尝过“人间滋味”,那我们的人生,终究有些遗憾。没有经历过“波折坎坷”,那我们的悟性,终究不会高到哪里去。
在你看来,人这一生最大的“命数”,到底是什么呢?有人会说,就是拥有数不尽的钱财;也有人会说,就是成就了不起的事业。但是,这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在时光面前,一切的名利都会消失不见。唯有我们的“觉悟”,可以在时光当中“凸显不凡”。要知道,人此生的意义,就在于“有思想力”。
对于如同旅程般的人生百态,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
这四点,就是普通人“立身于世”的大智慧,也是人生这段旅途带给我们的“领悟”。可以说,闻道而心安,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一种明智,叫大智不群。圣人有言,君子不群,是为不器。
大致意思是,君子选择不合群,就像没有固定用途的器皿一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能够自觉修炼自己的品性,在繁杂的俗世当中活出自己真正的模样。
“不群”二字,我们听得多了,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一般来说,在人来人往的江湖当中,那些选择“不群”的人,都会面临极大的“人际关系”压力。
有些人会因为不合群而被别人排挤,有些人会因为不合群而被别人针对,有些人会因为不合群而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场上,又有谁敢摆脱“群体”而生活呢?只不过,就是因为人们过分合群,所以他们越活越麻木,仿佛跟木偶一样,在群体中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如此,又怎么可能是智慧呢?
有一种善意,叫大善无帮。在你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意”呢?很遗憾地说,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人与事儿,其实都不存在善意,而是多了“伪善”。这伪善的本质,就是“恶”。
比如说那些道德绑架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就是善人。比如说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过分做作的人,他们不过是在欲盖弥彰罢了。
真正的善意,并非是满口仁义道德,也并非是随意帮助别人,而是懂得对身边人“一视同仁”,同时保持一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
首先,泛滥的善良,那是没有用的,因为帮助不了别人。其次,真正的帮助,是让别人学会“自谋生路”。如此,才是正道。
所谓的“大善无帮”,看似矛盾,可实际上,就是一种“开源”之道,让自己以及他人,都能开掘属于自己的生活源头,进而过上安康的日子,虽辛劳,但也收获颇丰。
有一种果敢,叫何惧孤步。这里谈到的“何惧孤步”,其实跟上文的“大智不群”是有联系的。人,唯有先做到了大智不群,进而才能达到何惧孤步的境界。
什么是何惧孤步呢?就是我们的心,已经不会受到“孤独”的影响了。哪怕是一个人,也能如同一支军队一般,不断地前进,越活越果敢,越活越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