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才调入管理科的那段时间。“内勤就是脚勤、手勤、嘴勤,我们管理科是一个单位的窗口,更是一个服务部门。内勤的脚勤就是不怕累、不怕苦,不怕跑基层深入开展工作;手勤就是多动手,多记多写;嘴勤就是不懂就问且要不耻下问,虚心学习……”这是1997年我调入管理科第一天,分管管教部门的王副政委说的话。


管理科内勤的工作繁杂且枯燥,收容送押、开证明、编码建档、收集数据,办理探访,这是我入职管理内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管理内勤的定义。然而,这样的定义,最终因一枚指纹改变了认知。
一天,正在档案室十指翻飞地录档案信息,管理科科长让我到他办公室,一进办公室,科长就向三位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介绍我是档案管理人员。这两位中年人给我看了他们的介绍信,原来是来我所调取一份N多年前的档案。原来是我们曾经管理的一名人员涉嫌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公安机关虽然也锁定他就是犯罪嫌疑人,但证据链不足,好在公安机关在案件现场的玻璃杯上提取了一枚指纹。这一枚指纹是整个案件破获与否的关键,公安机关的侦查员就带着两位指纹专家到所提指纹进行比对。
科长一声令下,科室里的同事都放下手中的工作,一起“翻山越档,海里寻针!”经过大伙的努力,这个档案终于找到了。一个星期后,这两位指纹专家再次回到所里,档案里拓印指纹与玻璃杯上提取的指纹是一致的,这完全印证了他们对犯罪嫌疑的锁定是正确的。
一枚指纹破一起故意杀人案,这样的科学让我对内勤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回忆起那些艰苦的日子我依然心怀感激,非常荣幸在三十余年的从警岁月中亲眼目睹二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成就。

3
难忘的34年 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
省二所梁家亮


时值建国73年的国庆,我坐在办公室,思绪万千。
34年前,乘车从省城昆明到所里报到,一百多公里路,一半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花了2个多小时,坐的腰酸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