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见到的是大门两侧高低不平的农田里,一群戒毒人员在水稻田里薅草,一名警察头戴草帽、卷着裤腿在田埂上走动。低矮的瓦房在四栋老旧砖房映衬下显得破旧不堪。第一次培训是在政治处,那是报到后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简陋拥挤的办公室里四张办公桌占据了整个办公室,几支蘸水钢笔、一个算盘、一个计算器和一部手摇电话机就是政治处的家当。
1990年初,为解决婚房问题,中队领导安排我自己用队上的废砖和石灰、沙子和自己购买的水泥,将驻所武警营房中的一个通间砌了一堵墙,就成了我的婚房。
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工作的我想家,但我怕回家,不是我嫌农村的家穷,而是回一趟家太难太累。180多公里的路程不算太远,但那个订票、候车让我害怕,订不到票就回不了单位,寒风刺骨的清晨要站在公路边等车。好不容易坐上车,顺利的话要八九个小时才能到家,如果车坏了或是堵车的话,那就要两头见星星了。思绪被歌声打断,那是下班的信号。离开办公室,下到停车场,开上我的车,听着优美的旋律,沿着宽阔的双向六车道的公路向着家的方向驶去!
祖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作为中国人,我为有这样繁荣富强的祖国而感到骄傲自豪!

4
军旅转业 投身戒毒事业终不悔
省五所张振兴




从历经21年军旅生涯的雷达技术兵到警龄13年的戒毒人民警察,张振兴同志初心不改。33年前他怀揣军人梦从2200公里外的安徽来到云南服役,转业后来到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
谈起从警以来最难忘的故事,老张哥如数家珍,数年前和一名戒毒人员的谈话经历让他记忆犹新。该戒毒人员曾自驾车携带两块海洛因运到昆明贩卖,在昆明一检查站被抓获,但他却对犯罪事实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做生意,事成了就发财了。老张哥听后一改平时温和态度,严厉指出毒品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经过老张哥循循善诱地谈话教育,终于帮助其转变了思想观念。来到指挥中心工作后,由直接管理到视频监督的角色转变,也曾让老张哥有过挣扎与困惑。经过深思熟虑,老张哥意识到作为值班员,及时提醒其实是对战友、同事的一种关心和保护,更是自身岗位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