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苏眉细细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
有人说:中年以后最好的生活状态是,拥有向内生长的力量,和平凡生动的日常。
“人这一生,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在别人眼中的人生,一次是活在自己心里的人生。”人到中年,慢慢发现,我们曾经极度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热衷于外在的热闹与喧嚣,如今却只想过得内心充实、舒适自在。

看淡向外诉求,专注内心成长
有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地上高度只有40厘米,但它的根却有几十米深,因此,即使在非常干旱的沙漠中,它也能非常坚强地生存下来。
人到中年,也应该像骆驼刺一样,不再向外追求,而是向内生长。
生活中,我们不必凡事执着于外界的看法,活在别人的评价和认可中。葆有内心的坚定与快乐,精神的丰盈与充实,才能让有生之年过得精彩通透。
有人赞杨绛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2014年,杨绛曾就读的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建院700周年。学院推选了一批杰出校友为荣誉院士,只有两位女性,杨绛就是其中之一。消息传来,亲友们都为杨绛高兴,中国社科院甚至准备专门为她举行研讨会。
没想到,几天后,她就致信牛津大学,谢绝了荣誉院士的头衔。
面对那些荣誉,她非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卑。相比浮名虚利带来的快乐,她更喜欢躲在书斋潜心治学。
“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一个人向外追求的越少,负累就越少,就越容易活得从容自在;向内探寻的越多,内心越丰盈,就越容易活得通透睿智。
当你在物质上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在生活追求上有自己的方向,而不被别人左右,你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和重心,活出真正的自在。
“我们曾经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人到了一定年纪,要学会往回“收”,精简社交,在清静中提升自己。

丰富的人生,藏在平凡生动的日常
明代《滦京杂咏》中记载,古代女子入冬后,会画一枝腊梅贴在窗子上,每日清晨梳妆时,用胭脂点红一瓣梅花,日复一日,一窗梅花就这样被活色生香地晕染出来。
寒冷难熬的冬日,就在一朵朵绽放的梅花中,变得鲜活生动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叹服古人的生活态度。
现在的生活中,每个人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成为这个社会的一枚螺丝钉。通过加入分工之中,取得一份自己的工作,个人才有了成就、财富可言。
当这个“大机器”转动的时候,我们便跟紧了这个节奏。这对每个人来讲,“忙”是不可避免的。
有事情忙碌,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也别让这种忙碌失去了意义。倘若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在忙碌中拓展生命的宽度。
曾有位诗人去一家公司演讲,问道:“你们在这里工作好几年了,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公司门口那一排树是什么树呢?”
听众一脸茫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大家每天上下班都从那排树木前面经过,但是匆匆忙忙,从未留意过开花、落叶,更不会关注品种。
事实上,那排小叶榄仁的叶子漂亮极了,绿色的叶子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一颗“闲心”,就是发现美的眼睛。可我们常常由于活得太粗糙,而失去了这份闲心。
“忙里偷闲”,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剂,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一代宗师》里有句话:“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把人生长河看远,把个人名利看淡,许多问题或许都能迎刃而解,自己的人生也能过得丰盛。
我们无需羡慕别人的辉煌,也不用窥探世态炎凉。向内生长,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诗意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