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人们喜欢在平凡的生活中“造神”,将那些一鸣惊人的小人物高高捧起,然后如同赶不走的蚊子一般围在左右企图吸两口血。但比“造神”更让人兴奋的,是看人“跌落神坛”摔进尘埃,再被围观群众吐两口唾沫。
人间故事铺
storytelling
今年春节,赵家湾不似往年的热闹了——“赵百万”变成了孤家寡人的穷光蛋,威风不起来了。
1
“赵百万”本名赵海,祖祖辈辈面朝黄土,向往海边而不得,赵父便把对海的念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以后不仅能去有海的城市,更要拥有像海一般富足的财富,这是赵家在山沟里穷怕了的缘故。
赵姓是村里的大户,关系理顺了多少都沾亲,但这份“亲”往往在金钱面前就踩下了刹车。赵海家族庞大,矛盾错综复杂:祖辈留下了三兄弟,因分房子和土地闹腾得发誓“老死不相往来”;而在父辈又有五兄弟,维持着表面的和谐,背地里没少做捅刀子的事,村里人农闲时分就坐观赵家的戏。尽管身为老大的赵海父亲一心“出淤泥而不染”,奈何自己争气的儿子太过于耀眼,树大难免招风,磕磕碰碰了十几年。
赵海很有读书的天赋,十几年里多次打破纪录成为村里的神话:成绩常年位居榜首,小升初第一名,中考以全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了当时县里排名第二的高中。在那个年代,能考上高中就很厉害了,赵海是名副其实“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来还跟着父母上山下田,体格壮实的他还是种庄稼的好手。
“百年修得一赵海”,有个这么懂事优秀的儿子,赵海父母省心了许多,人人都说他们的这个儿子是来报前世之恩的。
赵海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发生在高考那年。
赵海被省内工科名校录取的喜讯传遍村里的时候,赵海一家人正在干活,是最后一批知晓的。赵海父母虽然高兴,但也发愁:村里第一个正宗的名牌大学花落自己家,却苦于学费还没有着落,虽然一年到头都在庄稼地里泡着,但收成除了糊口所剩无几,哪里拿得出钱给儿子交学费呢?
正当赵家愁喜交加时,有人“解”了这个急:一封信检举到学校上头,详细写着赵海父亲曾经的偷盗行为。没多久,有关人员下来暗访,查实了证据,取消了赵海的录取。要说赵海父亲的过失有多大呢,只是偷了点东西,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行为被放得很大,学校格外注重学生的家庭背景。检举人是谁,赵海一家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