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一个富兰克林效应:
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当然,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你在请求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要做好回报的准备。
有来有往,打开彼此的心扉,不断制造接触的机会,长此以往,关系才会牢不可破。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之间不断产生纠葛,今天你欠我一点,明天我欠你一点,你惦记我,我感恩你……
当你不敢麻烦别人,就是关上了心门,不给别人提供靠近自己的机会。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讲了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两个朋友欢呼雀跃一起去买冰水,但其中有一个人忘记带钱了,于是另一个朋友热心帮忙付款。
事后,这个人不思饮食,不安像怪兽一样吞噬着他的心,他巴不得立刻还了朋友的人情。
在焦灼的折磨下,他一直寻找机会为朋友买冰水,但那几天,朋友并没有这个需求。
这个人因为欠下人情 ,心理负担过重,选择了自杀,一了百了。
对于这个自杀的人来说,别人送给他的人情,反倒成了他身上沉重的枷锁。
欠人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承受不起,成了无形的压力。
对待人情,要敢于赊账。
这不是忘记了对方的恩惠,而是认真承接并感受对方的情谊,认可别人的付出,也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力偿还。
建立起“情感银行”,等对方随时来支取。
别人帮了你,如果你立马清盘了结,清算得明明白白,就损了对方的面子,如同向对方释放“绝交”的信号。
正如宋思明在《蜗居》中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