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对与错的自恋捍卫战:证明“我是对的”似乎比两人的感情还重要。遇到困难、冲突或意外时,看对方是跟你一起面对,着重解决问题,还是急于指责你。
CHAPTER 3 不与真相较劲
01成长,不要太用力:我不是要训练和改变自己内在的小孩,而是要试着去理解他,陪着他慢慢走。跟自己较劲的这个过程真的很苦、很累,可不可以温柔地放过自己?
02不优秀,不配活:成年人想要通过“作”的方式来刷存在感,确认自己是否配得上无条件的爱。要自我负责。我们大部分人内心都住着一个不敢确信自己被爱的小孩。
03不让自己成为对方的囚笼:每个发自内心自律的孩子,都是被充分尊重、给予自由的孩子。注意力从挑孩子毛病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为自己而活,就是放过孩子,也放过了自己。
04评判与不接纳让关系受伤:伤害关系的,不是一个人有缺点——大家都有很多缺点,事实上,真正伤害关系的是评价和不接纳。越是表现无助、能量上退缩的人,越是容易遭受攻击。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道理。经常侵犯别人的界限而不自知。评判无论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正面意义,自己也不可能轻松愉悦。对别人少一些评判,也是放过自己。
05哪里有改造,哪里就有反抗:活在改造别人的妄想中,一辈子都在牺牲和怨恨,一辈子都得不到爱,仿佛被囚禁在监狱中,没有为自己活过。早一点释放自己,去体验丰富人生。
06带着孤独,活出丰盛:那就这样孤独地活着吧!继续体验自己想要的人生。现在就出发,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会发现,一个人的世界也可以很精彩。
07内向,因为关系是对自己的损耗:“双输”的关系——一方做了自我牺牲,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而对方备感委屈,明明不需要别人这么做,却莫名其妙亏欠了别人。在彼此看见的关系中觉察自己的焦虑、感受,学习表达自己的需求,建立双向、轮换、交互的关系。
CHAPTER 4 回到内在中心
01积极地不改变自己:接受真相,不跟事实较劲。爱自己,接纳自己的真实现状。好好地对待自己,做自己的“好妈妈”。看看真实的自己在哪里,而不是“应该在哪里”。
02内耗的外驱力与创造性的内驱力:无法独处的人,注意力总是扑向外面,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随便看点什么都行,逃离自己的内在。外驱力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自制力指的是“我想要规划自己的人生”。需要父母尊重界限,不把自己的要求、期待、焦虑、恐惧加诸孩子身上,孩子就能听从内在的召唤,发展自己,保有内驱力和创造力。
03躁狂与抑郁,硬币两面:躁狂伴随着全能自恋感,感觉任何事情都会“如我所愿”“各种关系都会向我敞开”。抑郁,是自恋受到打击后,自我攻击、自我否定。
04难以觉察的深层自恋:特别在意自己是不是正确,试图掌控我的世界如我所愿,对别人接收不到我的信号而直接从关系中撤退。内心深处也有可能藏着巨婴的自恋。看到这些自恋,不再受自恋模式的操控,有意外可以接受,有冲突可以和解,日子就能够越过越放松。
05关系的真相,在感受中:从小到大的所谓“教育”,其实是一场连续不断的恐吓,以至于我们不敢放松地享受当下。值得你珍惜的朋友,一定真心希望你越来越好,不会持续地把“你不行”的剧情投射到你身上,让你总感觉能量低沉、被卡住。对方潜意识里的目的可能并非为你好,而是希望你承接他内在的负能量投射,让你扮演他内心戏中的一个角色而已。
06缔造幸福的脑神经回路:一开始你也不知道该如何满足自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极富耐心地去倾听内心的渴望,用理性和智慧去创造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