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有个习惯,闲时总是喜欢“胡思乱想”那些国家宏观大事,例如IT行业的前沿动态,新能源汽车,中美关系冲突等。这些属于我无法改变的关注圈的事情,也就是说我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思考上面并不能改进我的生活,而且也分离了我当下的精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正念,正在看书就是看书,正在吃饭就是吃饭,而且把精力放在影响圈,也就是能让我成长提升的事情上,例如学习沟通,健身运动,看书后的总结吸收等。明明我意识到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且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为什么我一直都没做到呢?
我花这么多时间关注这些我改变不了的事情,一定是因为满足了我的某个需要。我深度觉察之后,发现我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关心这些宏观大事,那是我以天下为已任的责任心,我的家国情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即便没有回报,我也做不到不为这个国家着想。这样我就宽恕了自己。
那我要做的是什么呢?我现在花再多的时间去想这些我改变不了的宏观大势对国家发展一点用也没有。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己,这样将来才可能更好的发挥个人能力,为国家的改变做一些贡献。这样,我放在这些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上的时间就少了。
时刻为国家而操心,我忽视了对自己的关心,想到这里,我并没有责备自己,而是感到对自己深深的爱——即使是在我的无意识间,我也在想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我宽恕了自己,于是能够更好的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方面。
2、先自爱才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
生活中有不少不愿意说不,不敢拒绝别人的滥好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自我肯定,因为向内求不得时,便会向外求取,想要通过他人的肯定而获得认可与价值感,于是宁愿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甚至失去原则,无底线地向身边的人和事妥协,但最后也会讨厌太过殷切地关心他人的自己,活在纠结之中。
而只有认识了自己的内在需要,做到自尊和自爱,为自己设立原则和底线,然后才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3、先自爱才能爱他人
我们所有重要的外部关系,都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结果,爱情也是如此。
为什么大多数爱情以热恋开始,而往往以怨恨失败告终?
因为我们本身不完美,内心缺乏爱,于是想要通过与异性的结合而实现自我的圆满。我们看似是在爱对方,本质上还是想要通过另一半满足自我圆满的需要。
在爱情开始时都是想要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但这其实是一种潜在的交换,意思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不能辜负我对你的爱,也要以我想要的爱来满足我,否则就是不爱我。
然而因为内在的匮乏,需要让对方予以满足,然而后面发现,自己倾其所有付出的那个人,却没能给予自己想要的爱,这时候开始由付出转向索取,付出时有多无私,索取时就有多自私。
于是曾经有多爱,最后就会有多恨。
我们自身就好像一个空的容器,爱就像容器里的水,当容器是空时,我们想要的是如何获得爱填满这个容器;而当容器满了之后,爱自然会从容器里外溢出来滋润他人乃至万物,同时不会寻求回报。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给予别人我们没有的东西,我们只有学会先爱自己,才能够爱别人。
以其无私成其私
利已体现人的动物性;利他体现人的神性。
首先要承认人是动物的延续,承认我们首先是自私的,要先满足自我需要,这是人的动物性;但人是万物灵长,不同于其他动物,人有想要让这个世界更为美好的利他之心,这是人的神性。既有动物性也有神性,在两者之间摇摆是人的人性。
如果我们纯粹是自私的,这与动物无益,一个纯粹自私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与他人协作与生存;如果我们纯粹是利他的,同样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毕竟我们不能给予别人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倘若自己都生存不了,又如何利他呢?或者因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缺乏自尊自爱,或者以爱的名义来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