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此文经过改写原来的日志而成)
评论是网志作者的出口,也是网志读者的入口,是网志朋友之间赖以沟通的主要渠道。通过观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名人网志的这个信息出入的要地是封闭着的——这和名人的日常生活是互为表里的:名人缺乏常人所具有的沟通和交往的便利。是名人,则必有人捧之,有人杀之,身为名人者,若没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很容易就此枯萎,生发许多事端。所以,那些比较高明的名人,通常深自缄默,韬光养晦,即使在网络里有所活动,大多不露声色,——我们很难遇到这样的名人,即使遇到,也不会把他看作名人而避讳言辞。
网志,作为一种分时协作互动的交际工具,善于利用的人很少。多数网志,为了作者和读者的便利,时常局限于某个具体的专业或领域,局限于个人的日常心理和生活,即使偶有评论打破,也往往是无疾而终。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网志朋友亦复如是。三友三乐,敢不慎乎?
网志作者对于读者的评论是否应该一一回复?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这要看双方是否在提问和回答上有着共同的智慧。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看《提问的智慧》。
提問的智慧 Copyright (C) 2001 by Eric S. Raymond
中文版 Copyleft 2001 by D.H.Grand(nOBODY/Ginux)
英文版:http://www.tuxedo.org/~esr/faqs/smart-questions.html
没有交互评论的网志,即使好,也有限;不乐意回复读者评论的网志朋友,相当少见,关键在于:读者的评论和提问的方式、内容是否恰切、适时、新颖、独特、有建设性,等等。
每一个读者对网志内容的评论都有其背景和倾向,对于网志读者来说,也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最佳入口,优质的评论往往带来附带的多方效益。
作为我个人来说,踏入网志世界的因缘,就是从评论他人的网志开始的。多年以来养成的踏网独行一言不发的习惯,终于被网志的交互评论所打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明师指路不如自己开功开悟。”
這句話不知道是誰說的,從網絡裡面搜索也沒有找到。從引用這句話的那些網站來看,多數是有點邪門的,所以就不給出具體的鏈結了。
這裡面談到的關鍵詞“書,行,人,師,悟”,可以說涵蓋了做學問所必需的幾個重要方面,很值得認真思考。“從讀書,行路,閱人,名師到blog”,這看上去似乎有些牽強附會,對于那些對blog有成見的人來說,恐怕又要說我在神話blog了。且聽我說說我的想法吧。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的重要性,不論怎么強調都不算過分。但是單一的依賴讀書這個活動本身,學問是不會有成就的。罾國藩教子書中說:看讀寫作,缺一不可。這裡的讀,是出聲的朗誦,和我們平時所談到的“讀書”略微有些差異,但是,從這句話的整個精神來看,是強調在閱讀和朗誦之外的寫作功夫的互補作用的。現在的blog服務可以說很好的彌補了我們在讀書方面的不足:我們不僅可以把自己讀書的心得展示到互聯網上,而且還可以通過podcast等手段把自己朗誦的聲音傳播到遙遠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這種展示找到志同道合的網絡朋友,分享讀書的快樂,共同進步,相伴成長。blog對于讀書(涵蓋了看和讀的)的促進作用就有如此的功效。
行萬裡路,真切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親身了解各地的地理物產人情語言文化等,可以讓我們從自我的封閉狀態中解放出來,更加熱愛這個世界和生活在這裡的人民。行路上的積累可以避免紙上談兵,從而讓我們可以真正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現在很多blog都提供了視頻,圖片等,行路上的收獲可以通過多媒體等形式讓整個世界展示到那些沒有機會身臨其境的人們面前,讓他們也能夠隨著我們一起四處遨游,增進世界各地人们彼此之間的了解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