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牢记柏拉图的教导:“没有什么人、事值得我们过分的操心。”
40、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41、高朋满座、衣香鬓影的隆重场面:表面上看,人们兴高采烈,沉浸在一片高贵的愉快气氛之中,但通常,拘束、尴尬、无聊才是到场客人的真正感受。
42、最后,就算我们所有的目标都一一实现,我们却忽略考虑了时间在我们身上所带来的变化。我们当初并不曾想过我们并不可能在一生中始终保持创造的能力和享受的能力。
43、因此,这样的情形经常都会发生:我们埋头做事,到了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的需要了;或者,我们成年累月为某一工作做准备,但这些准备工夫不为人知地消耗了我们的精力,到头来,我们再也无法进行计划中的工作了。所以,经历长年的拼搏,历尽诸多风险,我们终于获得了财富,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不再有能力享受这些财富了。我们其实就是为了别人苦干了一场。或者,经过积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如愿爬上了某一职位,但我们却已经无力胜任这一职位的工作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
44、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如果人要享受现时,乃至整个一生,精神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
45、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圈子的扩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
46、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37、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47、“沉默之树结出安宁之果。”
48、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
49、青年人首上的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所以,西塞罗说,“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50、对于一个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如果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尽量少与他的同类接触——因为在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与其同类打交道的,那么,这个人也就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51、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成为自己;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第二点弥足珍贵,尤其我们还记得社会交往所意味着的束缚、烦扰甚至危险,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52、嫉妒之情对于人来说是自然的,但与此同时,它既是一种罪恶,又是一桩不幸【16】,我们应该把它视为破坏我们幸福的敌人,应该像对付恶魔一样地消灭它。
53、“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得比你好的人,那你就想想有多少处境比你糟糕的人吧。”我们应该多想一想那些处境比我们更为恶劣的人,因为那些生活得比我们好的人只是看上去比我们更好而已。
54、“一动不如一静”。但一旦我们作出了决定,并且已经付诸行动,那么,下一步就是静待结果,让事情自然发展。
55、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56、“不尊崇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崇”——这是一句绝妙的意大利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