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环往复,时间丈量了多少日子,滑落了多少痕迹,记得、遗忘、消散、汇聚,莫知名,年岁又增加了几许。白天与黑夜,界分了两种人的状态。繁重的枷锁与责任,必须要在你睁眼的那一刻,勇于背负。在夜幕降临的那一刻,你终于可以卸下外界一切的东西,闭着双眼,躺在你精神完全放松的自由海洋里。人的热闹,更多的来自于与他人的互动牵扯,人的孤寂,更多的来自于内心的独白、自我对话。善与恶,存于自身,觉察于自身,自我学习约束及克制,及引导善的萌发及生长。儿时的荒唐,青年的不羁,以及未知的惶恐。少年不知愁滋味,一种状态,一种境界,未到身临其境处,又怎敢妄谈父母的艰辛与奔波。记得谁曾说"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一件事情你只是停留在懂了,知道了而已,却没有身体力行的去践行,没有真正落实的"知行合一"。学生时代,有点许文墨,爱写些日志,不知过了多久,这件事情反而不会做了。习惯,只是推动你一直维持做这件事,但是这件事情是否做的足够精细,来源于你最初的习惯养成时,是否经过精雕细刻!一直有段时期,无论家庭与工作,经常被说教,省察自身,一是事情做的不够精细,二是有些事情,你头脑里本身就没有概念,而不知如何行事,所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时怀谦卑之心。还有一个现象,比如说来北京几年了,竟然还分不清东南西北,你说是不是不用心,亦或者是太依赖地图导航的缘故,进而把这一部分脑力省去了,来盛放其他东西。大千世界,在于心境,心的变化,远胜于外界一切事物的变化,所以说修事,莫不如先修心,心定,则一切可定及可为。黑夜最适合去思考一些东西,或者随意挥洒,去写一些东西,也许,杂乱无章、毫无头绪,想到哪,写到哪,反而自然随意,更能够放开自己。有时候在想,一个人任你的心再坚定,坚持正确的原则或者规范,如果放到一个糟糕,混乱的环境之中,经过时间的打磨,耳濡目染,你又如何能够做到洁身自持!所以说孟母三迁,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及效仿价值。一切好的东西,围绕在你的身边,即使你不学好,反而也会成为一种困难,这就是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演员一段时间不演戏了,一个歌手好长时间不唱歌了,叫做自己的空窗期,而我今天终于又写了一遍日志,表明我暂时又回来了,哈哈,自娱自乐而已。如若身无长物,愿执一笔而疏解内心烦闷,长夜漫漫,对于在每一段时期帮扶过我的人,道一声晚安及感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写于2022.7.25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