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躺赢君(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关注公众号:躺赢君
在最近一期播客《构建人生系统,驶向奇迹之地》里,我和嘉宾Rena因为同时说出一句话隔空击掌:
自律是个伪命题。
你热爱的事情,不需要自律,自然会去做;你不热爱的事情,靠自律强迫自己去做,是不可能持续的。
所以,自律是不存在的。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比推崇自律,向往自律,相信“自律给你自由”,还会因为自己不够“自律”而感到羞耻,甚至很痛苦地做一些“看起来”很自律的事情呢?
答案就在这个“看起来”里。
自律是用来给别人看的。
“坚持”阅读、健身、合理饮食、写作、情绪稳定等等这些事情都太难了,所以如果有人能“坚持”做到,我们就觉得他们好厉害,好“自律”哦。
所以为了在别人眼里显得厉害,我们做出“自律”的样子,其实那件事情本身我们可能并不喜欢,甚至做起来很痛苦,还会因为做不到而羞耻,觉得自己是个“不行”的人。
可在我看来,自律是一种对一些人做到了我们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的事后总结,并不是一种值得主动追求的状态。
或者再简单点说,那些“坚持”阅读、运动、控制饮食等等的人,他们本身就热爱这件事,或者至少不痛苦。
比如对我来说,合理饮食就很容易,完全不需要坚持,因为我天生就对美食没什么太大的欲望,阅读和运动本身就能给我带来巨大的愉悦,你不让我做我还难受呢。
所以,上面所有的坚持,我都打了引号。
因为外人眼里的坚持,在他们自己眼中,可能只是热爱和自然。
但这种外在的凝视,很容易让我们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可而陷入痛苦,因为人就是这种可悲的社会性动物,他人的认可对我们太重要了。
甚至有时候这种“自律”的风潮,会导致可怕的事情发生。
我想起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具体过程不再细说,简单来说就是实验发现:
能为了多获得一块糖,而忍住不吃眼下的糖的孩子,在未来有更大的成就。
然后,在很多人的曲解下变成了:如果你没有「延迟满足」的能力,你就是一个无能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
可是,且不说这个实验只拿某个学校里几十个孩子做实验,这种抽样方法有多大可信度。
就说实验本身,我一直觉得最有问题的点是:
「延迟满足」,是一种对已经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的一种描述归纳总结,而不是一种可以主动培养的能力。
和我们前面说的,自律只是一种他人的总结归纳是一回事。
可是有多少父母因为看了这个实验,就刻意培养自己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你能想象这些孩子的境遇有多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