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这次低头,就是刘邦的蓄谋。果然后来,刘邦如愿以偿得到了张良,在其运筹帷幄之下,打败了项羽,攀上了人生巅峰。
所以,向最能帮助自己的人低头,是智慧。当然,其过程你也可以如刘邦这样,玩个小花招,这叫聪明。
须知,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强逆不得,哪怕你再牛!懂了这点,人生巅峰还会远吗?
![](http://imgq8.q578.com/ef/1110/5c13a3ff7260f7ee.jpg)
![](http://imgq8.q578.com/ef/1110/478c8ffd41164424.jpg)
有一种低头,叫格局
正考父是孔子的祖先,学问强,才德高,受到国君赏识。先封其为“士”,正考父躬身谢拜。
不久,又升为“大夫”,正考父慌忙叩谢。最终正考父,竟然当上了“上卿”。
再看正考父,谢恩时几乎是匍匐在地。且更让人奇怪的是,从此后他就总喜欢溜边走,从来不站在中间,去享受前呼后拥的得意快感。
无论见了谁,哪怕明明地位比他低许多,也是必先低头施礼。
![](http://imgq8.q578.com/ef/1110/8df224c3fbce9288.jpg)
庄子看到这段记载后,大声为正考父叫好,说:“智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达生之于情者傀,达于知者肖,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
翻译过来就是:聪明外漏和勇武冲动,这都招人恨,而强行仁义必遭苛责。
所以,通达性情的人,能成大器,醉心于智巧的人,多有小成。通达天道顺其自然,通达人道苟且能安。(出自《庄子》)
![](http://imgq8.q578.com/ef/1110/10975041613f17c8.jpg)
对庄子的思想,往往“越有故事的人”理解得越深,因为很难用言辞准确说透,更多靠“悟”!
所以笔者勉强从“为何正考父被庄子赞美”这里切入点评了。
很明显,正考父不是向一个人低头了,而是向几乎所有人“低头”!
由此庄子才对“聪明外漏和勇武刚猛”等批判,认为不符合天道——这其实就是格局。
![](http://imgq8.q578.com/ef/1110/aecc3c4814ed526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