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人的能量总要有一个地方去安放,就是文心说的聚焦,看你的意识是聚焦在什么上面,那与其聚焦在消极的上面,不如主动安放在积极的上面。与其聚焦我不够好,不如聚焦我怎样都是好的。
在两种不同聚焦下去学习成长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可能就是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的区别。想一想,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学习起来会感觉填坑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觉得自己不够好的速度,因为你迟早会发现知识的广度越大,越学习越会感觉自己哪哪都不好;而只有当你锚定在我怎样都是好的前提下去学习,会发现学习领悟更快,更能扩容,更有觉知,更有灵感了。
就像一个孩子,如果妈妈总是盯着Ta不够好,各种挑剔指责下,Ta带着这些念头去学习改变的时候,Ta的动力是不足的,甚至拖后腿。没有孩子会因为自己不够好去屁颠屁颠学习的,只有觉得自己很好,才会产生屁颠屁颠学习的快感。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所以,余生觉得自己怎样都是好的,才是活出高级感的前调。
![](/img.php?url=https://img05.71396.com/ba/mr/c13e31cbbbe1872a.jpg)
当你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能专注的做自己,也会允许别人做别人自己,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不在别人的问题里修行自己,不在自己的认知里强求别人,就活出了自在从容。
当你越来越爱自己,越能够心想事成,因为念起就做的速度加快了。而这个念起就做,锻炼的是我们回归自性的能力,当你能够做到念起就做的时候,就不再用头脑去逻辑分析判断了,因为头脑的分析看似是对的,其实是错的;而念起就做用的是自性,看似是没什么逻辑,其实是对的。
当你越来越能成为自己,越来越能活出自己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去替父母或替孩子替老公活,那不叫活,只是在苟延残喘。没有谁愿意去为责任和义务活。成为自己而后为他人,这是在顺流里,自己是有力量的;放弃自己为他人,这是在逆流里,自己是没有力量的。
生活很简单,可它不仅仅是活着,前面是生,后面是活,有生机的活,才是生活。成为自己,是你给自己最大的生机。只有真正成为了自己,你的一举一动散发的都是生机,所到之处,皆是光。活法不同,活出来的质量也高低不同,而这一切的权利,都由你说了算。
今天,你成为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