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可控的时间里,你可以通过做什么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价值?
要说的就是这两点吧,其他有疑问的,大家也可以再提。
保持最大量的阅读:所谓最大量的写作,它就是写作的补集,我希望它最大量的占据除了写作之外的所有可控时间。
这个时间里,我要去进行阅读,进行笔记式阅读,也即在阅读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笔记,笔记的内容是我的感想、我的思考、我的启发,而这些可以当作一种卡片的形式发布到朋友圈里。我认为我的朋友圈一天至少可以容纳5条+的动态,而之所以要发布到朋友圈,那是因为,这可以让我可以跟别的读者进行鲜活的对话,增进我对内容的理解——而这些内容的整合,又可以发布到豆瓣书评之中,这是另一个世界的内容生态了。
强调一点,就是我所做的这些笔记,以及阅读的这些内容,我不能刻意要求它们可以产生作用,阅读完,笔记写完,那就放在那里,等待被周期性的复习、被重新补充笔记,但我不会要求说,我阅读了什么书,做完了什么笔记,就一定得用到什么文章的写作之中,因为我知道,一旦我带着这样的阅读心,我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功利式阅读,这对我认知系统是很不利的。
比如,我希望自己阅读内容可以用到自己写的学习方法论写作之中,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去阅读那些学习类的工具书,因为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但长此以往,就会严重的造成我的偏食,造成认知的狭隘。
我把写作和阅读当作是两码子的事情,写作的时候,可以因为自然联想到阅读过的内容而去使用笔记的内容,但我不会反过来要求自己。
写作是输出项目,笔记式阅读是输入项——那是否除了写作之外,我就只能保持阅读了呢?
其实不是的,在我的时间分配原则之中,实践永远是大于文字阅读的,比如我有线下的活动,我一定去参加活动,而不是在家读死书,如果有课程,那我也一定会去参加课程。
在我的价值排序之中:与人深聊>>>线下课程>线下讲座>城市活动>旅游>从书本摘取出来的实践项目>>阅读。
你可以看到,阅读是最末位的项目,它并不是优先项。
很能很多人不知道「从书本中摘取出来的实践项目」是什么,提一下,就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会在电脑中打开一个「从书本中摘取出来的待实践项目」文档,每当我看到可以用于现实,让自己实践起来的项目,我会把它记录下来,编撰成条,排在文档中,这些东西就可以在日常去检验、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