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完美主义”陷阱:你追求的完美正在拖垮你
我曾在朋友圈描述我的一次拖延经历:
有一种拖延,不是说他不行动,而是他行动,只是永远觉得没准备好。
比如我最近写一篇文章,花了很多精力琢磨、花了很多时间搜集资料,但始终没有那种“可以写了”的起心动念,于是没完没了准备着。
直到我給自己设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在构思具体写作大纲之前,请你把所有的笔记重点以关键词的形式抄在A4纸上。
原以为这事很轻松,“可能也就二三十个关键词吧”,顶破天我也不会认为那些材料可以整理出五十个关键词来。
但我真的低估了这种模糊认知所受的蒙蔽,最后竟抄出六页纸,那可是一百多个关键要点!
抄到三四十个时,我感觉“嗯,这个量应该够写一篇了”,抄到五十个时,嘀咕“怎么还这么多”……一直熬着,抄到第一百个时,我直接崩溃了,“我特么平时都在干嘛”,最后咬着牙把抄写工作干完,差点闭气。
在朋友圈发出动态之后,就有评论说,风度翩翩的诗诗原来在憋大招啊啊啊。
是啊啊啊!
这话让我不舒服,之所以不舒服,就是被他说中了----嗯,我真的风度翩翩!
先高兴三秒~
承认吧,没错,我是在憋大招,但这种憋大招于我根本不是什么好事。
-
在写文章方面,我有一种完美主义的追求。
别误会,我的意思绝不是自夸。相反,这大概算是一种“缺陷”,而且让我深受其苦。
泪多的话,看到这句话,我定然要表现出痛哭流涕的样子,因为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我自己也看别人的文章,作为读者,我当然不介意自己所喜欢的作者有完美主义,甚至还满怀期待…毕竟你死磕出来的作品肯定更好,那你就去死磕吧!加油哦!
但如果你是作者,你就会知道,有人期待你完美主义,那等同于被人诅咒,因为你深深的明白,一旦被完美主义附身,首先意味的并不是更出色的作品,而是没完没了、是止步不前、是折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竟然希望自己写出来的要和网上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每当读者在评论里说,诗诗,你文章真棒,看你的文章还要做笔记,你一篇文章的信息是别人三篇的量。
不知不觉的,“写出能让读者想做笔记的文章”就渐渐成为了我写作的标准,所以有几篇轻松一点的,表达随意一些的,发出去之后,我感觉会不好,认为那愧对了读者的时间。
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如果每次都能获得期望的认可,那倒也没事,我肯定会一直写下去,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有人给予你这种肯定。
于是很多时候期望就会落空。
花几个小时写一篇文章,读者反馈不好,并不会怎么在意,但如果花的是成倍于他人的精力,那你的心态怎么放得平呢,本身你就攒了很多期望嘛。
这样的文章发出去,如果读者反馈平平,你会想,自己费这个劲值得吗?有人懂得欣赏吗,你又何必呢?
……
读者的认同筑高了作者的自我要求,但认同的不能稳定供给,也是作者会陷入巨大失望的因源。
被认同,欢欣鼓舞,不被认同,心境凋零,感受在两极之间跌宕,挺SM。
当然,这不是读者的问题,是作者本身的问题----如果他完美主义倾向严重的话。
-
关于完美主义最大的误区是:很多人认为完美主义是一件好事。
就像我前文说的,哪怕我自己站在读者角度,也会不自觉认为,我所喜欢的作者有点完美主义是没关系的,他的完美主义会促使他创造出更完美的作品。
但完美主义真的是好事吗?
先来看看完美主义的几个典型特点,看看你中招几个:
1、关注点永远是缺憾。
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总是关注缺点,很好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
这是《病由心生》中的发现: 当一个人的关注点总是缺点,就往往会导致一种主观性的受挫。
长期感受上的受挫,很容易导致“习得性抑郁”。
2、 成功了也不能享受快乐。
他们只能享受短暂的快乐,他们的心境更多被这样占据着:
如果失败了,他们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但是成功了,他们又会觉得是因为任务太简单或者是因为侥幸所致,于是他们会进一步提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