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若无此君,怎么办?
——题记
一、让自己配得上高人指路
说到深聊,我在朋友圈问过,有多少人有过深聊体验,我也在自己的笔记中反思,为什么我们深度对话那么稀缺?
2018年9月14日的一个上午,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

我在点评中注释,“聊到各自哭泣,借此记录。”
那条动态在上午11点36分发布,但其实在那之前,我刚跟女朋友结束一场谈话,那个谈话从早晨七点钟开始,一早上无间断。
因为在家里,所以可以肆无忌惮,说到激动的时候,嘴唇能颤抖,说到喜悦时,彼此能展开会心的笑,我们时而哭泣,也许只在温和之中。
那一次,我真的能在伴侣身上看到灵魂的模样。
而在前一夜深夜三点之前,我们深圳宝安某个地铁口附近,约到了一对心理学夫妇,他们都是博士,海外归来一年,刚开始启动创业项目。
那天下午四点,从咖啡厅一楼聊得投机了,后来天近黑色,转到二楼继续。
四个人聊到晚上八点,接着到附近吃了大排档,晚上到了另一处奶茶店,聊到凌晨一点,店家要关门。
回想起来,那天的感觉像是在做梦,而实际上,整个过程,我似乎感觉自己亦幻亦真着,太奇妙。
那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次长谈。

后来我甚至在笔记中写道,“要构建稳定的深聊渠道”。
我在大学时期,其实一直挺期待这种与人深入交谈的经历,也确实有过几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令人难忘。
所以,我经常建议大学们,如果在大学期间,能遇到与你深谈的人,一定要珍惜啊。
在深谈之中,我能体验到最深的东西,其实就叫做“认识自己”,那是真真切切的一种体会。
你可以因为发现以前从没看到过的自己而哭泣。
深谈之于发现自己的意义,就像是扒沙,那个隐藏的自己埋在地下深处,随着你聊的不断深入,表面的东西一层一层被刮掉。
最后你会因为能看到那个逐渐变得清晰的小人,而哭泣。
不过这样的经历可遇不可求,我能遇到只是因为我足够幸运,是因为我遇到了对的人,以及对的时间、场合。
后来一年,我经常在在行这个应用上约人交流,想复刻体养,一年约了几十个吧,也真是舍得为花钱。
总体来说,再也没有发生我所希求的经历,但是已经足够了,你付钱,然后找到一个水平不会太差的专家来交谈,听听他聊他的人生,他的经历,也能够增长不少见识。
可以继续尝试,但性价比,总体来说,只能算合格。
在我发出来那条动态之后,一直不断有人来问我怎么跟人深入聊天,我总说,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刻意。
但后来,我才渐渐发现,其实是有刻意的,那个刻意就是我本身。
因为如果我的理解力不够,根本就无法和那对高知聊下去,因为如果我的积累不够,我也不足以能持续不断提供来自于我的洞察,因为如果我不足以开放自己,我也无法发现自己内心的隐秘。
这些跟之前我对自身的刻意有关,幸亏我没有放任自己,才能抓住一次非凡的生命体验。
物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熵,听着很高级很有噱头,其实说的就只是,任何事物自身最终都会分解,直至达到最基本的状态。
任何没有得到关注和更新的东西都会受到损坏,变得无序。
我没有让自己变成无序。
网上有一个词,叫做,傻逼速率,当你往回看一年之前的自己,你觉得那货的所作所为傻吗?
如果你觉得不傻,其实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只能说明你跟一年前的自己差不多,审美没有增长、自我要求也没变化,处在同一水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