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平时不怎么努力,可总能获得别人努力后才有的成绩?

有的人问:一些人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努力,可最后总能获得别人努力后才有的成绩,为什么?
1、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时候你看不见。
网上不是还有“偷偷学习不让别人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为什么室友要偷偷学习?”这些问题吗?可见偷偷学习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我就是其中一例。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十点五十就宵禁,那个点谁睡得着啊?于是有时看着窗外的树影想人生,有时候看折天上的月亮想人生,但我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不说,还让我失眠。
后来我就从家里带着手电筒来了,等到十二点走廊没有值班老师的时候,我就开始掏出手电筒在棉被里做卷子,冬天还好,夏天的话,蒙在棉被下面太热了,几分钟要关掉手电筒出来透一口气。
那你说为啥要蒙着棉被,一来,集体寝室,大半夜当然不能影响其他人,二来,我真心不想让别的同学知道我们三更半夜在学习吧,想想吧,当你把第二天的作业都做了,在别人还在补前一天作业的时候,你已经有时间做一些参考书上的学习,那种超越别人的感觉多爽啊。
所以,我这么严防死守,你能看得出来我在努力吗?
如果你是我的同桌,可能会遭受到这样的打击:明明我和他一样不紧不慢的做着一样的作业,最后我交作业的时候比他多交了一份,他会怀疑人生,问我怎么做着做得这么快。
有些人偷偷努力了,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我又要说初中背诵英语课文的事,那时我傍晚会把英语课文背诵下来,每次总担心昨晚背诵的忘掉了,所以会早起再来把课文复习几遍,到了学校,我会很早先到课代表那里把课文背完。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和同桌朗读的是同样的内容。
每次考试,我的分数都是碾压他的,他又要怀疑人生了,觉得我好有学英语的天分,甚至还要看我记录的英语笔记,唉,他可看不到我在家的付出。
2、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形式多种多样。
你看电影,看的是武打、搞笑、喜剧,寻求刺激,她看的是经典、剧情、纪录片,看完之后还会写一些评论,甚至写一篇影评。
你以为你们在玩,但实际上她玩的过程还是增长了知识,转头写作文就用了许多电影的题材。
一开始你们的方向就是走向了不一致,你寻求感官刺激,结果你刺激的阈值不断升高,于是就只能找那些从刺激到更刺激的电影;
但是她,看完之后还通过一定的方式消化看过的内容,思考、写评论、把电影内容用到作文中,这些方式都在渐渐培养其观影的审美,往后她能够从一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就比你看到的东西多,于是就能够形成更多的积累。
你们可能做的是同一件事,但处在不同的世界里;一个世界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一个世界有输入有转化有输出,直到时光让他们变成两个世界的人。
有的人走路就是走路,吃饭就是吃饭,但有的人即便走路,也会在脑子里放上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他们坐着公交车,也许脑子里正在演化某个公式,他们真正的把这些“暗时间”给利用了起来。
努力的表现确实需要行动体现出来,但是努力的效果却决定于思考——所以,发生在别人头脑里的“努力”,你是否看得到?
数学好的,学起物理来就轻松一些,语言理解能力强的,学习语文和英语就轻松一些,学科背后的许多能力是共通的,所以,不要只看表面现象。
3、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们早就努力了。
抛开初中英语学习的积累,来谈高中的英语学习情况,简直扯淡。
要知道我是能够把初中英语课本的单词列表,每一个单元都能够倒序默写出来的人,要知道我是能够把整六册的课文都流利背下来的人,当你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因为同桌几乎不把时间花在英语上但依然成绩还挺好的事实感到讶异。
其实,只有基础好,才能做到“最高效的节约时间”——我初中的英语根子打得好,导致我不需要在整一个科目上花费太多精力,从而可以把时间分配给其他科目,不学它才是最大的省时,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