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平时不怎么努力,可总能获得别人努力后才有的成绩?
所以,当你看到竞争者举重若轻,一定要想到她的过去,已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过了好多回。
又比如,中产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知识水平高,经济条件好,能够有较好的条件给孩子传授知识,当孩子进入学校,这些孩子就能表现得比那些来自农村家庭“自然养育”的孩子要好。
前者已经有了一些背景知识,就能够轻松的吸收新的知识,可是后者一时间无法弥补这些,他们再怎么努力,在短期之内也没有用。
4、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努力。
简单的重复是没有用的,不能形成长期记忆的学习,本质上属于无效的学习。
同样看一本书,有的人看完就完了,更好的是看的过程还画了重点,但是还有一种人,他们把这些重点用关键词的方式总结,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组织,并能够定期对思维导图进行回顾。
前者会有一天感叹,看过的书都忘了,看书还有什么意义,或者看过的书都忘了,怎么办,而后者却没有这样的苦恼,每看一本书,都会凝结成他们的一张思维导图。
看一张别人的思维导图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看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思路却特别清晰,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触发自己的回忆——制作一张思维导图以及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这两个步骤进行起来并不难,花费的时间远不及阅读本身的十分之一,然而记忆的成效回报巨大。
后者看似做的事情没有更多,但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努力。
你能做什么?
1、比较之后要导向的是行动,而不是抱怨。
年轻的时候,缺乏认知也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因为还没有来得及积累阅历与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我们经常会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
标准是比较的,没有标准会让人失去方向和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倒不会建议你不要再和人进行比较,我的建议是:你需要看到比较本身积极面的意义,而不只是产生抱怨。
抱怨会让我们的行动产生惰性。
其实许多如何做的方式,上文已经有较多的曝露,比如:
·如果你也想要“以牙还牙”,那么就可以产生“偷偷努力”的方式——“偷偷学习”四个字,看在“偷偷”两个字上,看起来有点“政治不正确”了,但“偷偷学习”真的有错吗?
“偷偷学习”利用的都是自己的时间,牺牲的是自己的睡眠,并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错在哪;如果你认为我错在没有告知你,但我有告知你的义务吗?
何况更有趣的是,如果你不住笑,你在家,那你爱学到几点就是几点,没人说你偷偷学习。
·把“暗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走路、公交车、排队等等,都可以发挥思维的连续性、继续使用大脑,你可以在路上思考,然后到家或者学习地点,就把自己的思考结论记录下来。
·能利用多重形式进行学习,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比如看电影可以学习、旅游可以学习、甚至和人深入聊天也可以进行学习,但不要过多依赖于此,毕竟这种方式的吸收因人而异,效率没有保证。
·有提前学习提前积累的思维和实际行动,这样你就可以赢在他人之前。
2、知道别人不怎么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最大的启发应该是:君须持续努力才行。
比“对方外表不怎么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更可怕的是,“对方很努力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为后者有两种可能:其一,对方实习深厚,但依然十分努力;其二,对方实力和你差不多,但只是十分努力才取得好成绩。
为什么更可怕?
一,如果对方实力雄厚,依然十分努力,这往往已经断绝了让你追上的可能,要知道知识的群聚效应,知道的越多,学得越快;
二,如果对方实力和你相差无几,只是因为努力才取得好成绩,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感到惭愧,因为你没有对方努力。
而前者就比较温和了,而且结论比较确定:对方的实力很雄厚,但是目前他停滞不前。
说白了,就是一个“吃老本”的货,你还有赶上的机会。
比如我初中英语基础积累得好,确实省下了在高中为其花费的时间,但是在我决定把时间转移到其他科目的那一刻,我们的英语水平就已经停止进步了,我不过是在吃老本—而且老本足够强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