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也许总有这样的人,他们经常动不动就说:我真怀念高中生活。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但凡听到周边有人说这样的话,我就会询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感慨,如果是出于“充实”、“高中生活纯粹”这样的原因,我就会暗暗觉得这孩子的脑子可能被洗坏了 ---- 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只是稍微轻点。
然而,磨平应试教育带来的缺陷却也用了很多年...
之所以用了那么长时间,一是因为克服这些缺陷本身需要很大的努力,二是没有人系统告诉我,应试教育遗患在哪里,我只能凭着自身渐悟渐醒。
高中生活是「不值得」被怀念的,这是我多年来才明白的道理,因为应试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人才,而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机制,它把人进行分层、分类。
我们高中学的那些知识,真的对生活有什么作用吗?我们高中做的那些题目,真的对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吗?其实都没有。
高中的那些考试试题,真正的精髓只在于它们足够难 ---- 因为只有“难”,才可以产生区分度,才可以有力的完成将人分层分类的目的。
根据分数分层分类出来的人,进入不同的大学,然后进入社会不同的工作岗位,领受不同级别的薪资,从而完成最终阶级分层的目标。
但我们的高中生以及大多数的大学生看不清这一点。 如果说高中生活值得怀念,那么最有资格说这些话的应该是衡水、黄冈、毛坦厂中学的那些学生,“课外书不能看,没有娱乐活动,吃饭跑操都要带着小本子背单词”、“洗脑式的激情教育、高压式的管理和控制、反人性的成功学”……俨然军备竞赛的现场。
《肖生克的救赎》,是我认为初入大学的学生应该好好去体会的优秀电影,安迪逃出生天所淋的那场自由之雨,是每一个刚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也该淋一淋的,那真的是自由的味道。
看看周边什么人会怀念高中?其实是那些在大学里虚度时光的,日后被总结为“堕落”的人...但说来你过得堕落也能不全怪你,要怪就怪没有人再拿着皮鞭抽你了。
我们该和那种“有人拿着鞭子抽你”的生活诀别了,因为你已经面临着一个新的人生节点:从此以后,你需要为自己负责了。
《肖》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获得假释后,由于无法面对外面复杂的世界而想再回到监狱,其实,这件事说的是这样一个真相,就是你怀念高中生活,只不过是因为你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大学给了你自由,你反而不知道怎么活了。
大学该怎么过,你认真考虑过吗?
下面是几个建议:
1
正确认识你所处的“大学” ---- 醒醒吧,学习要靠自己
目前中国生活环境下的生活压力大,很多人一毕业,就得为了生存资料而奔命,再也很难有像“大学”这样一大段时光那么纯粹,人生也只有仅此一次机会可以无忧无虑为自己而学----但好多学生,好像只做到了“无忧无虑”,并没有“学”。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浪费什么,以为考入大学就真的可以肆无忌惮放飞天性了。
即便是真的“玩”,每个人承担的成本其实还是不一样的,只是你当时看不到。同样在玩,有的人毕业可以直接到父母的公司接受管理岗位,而有的人连工作可能也找不到,所以,你在玩的时候,想想自己“凭”什么?
尤其是农村或者家境一般的学生,他们以为考入大学就真是鲤鱼跃龙门的蜕变,自此可以无忧,但从每年企业“招人难、招人才更难”的感叹中,我们知道,这些自以为考上大学就以为已经登堂入室的学生们,其实他们高兴过早,龙门还只是跃了一半。
那学习吧? 有些学生认识到大学的重心仍在于学习 ---- 一种更关注自身发展的学习,很好,但也会遇到一些尴尬。这个事实就是,即便大多数的学生在认识上已经有转变,他们知道大学和高中已经不同,但在惯性思维上还是难以扭转,他们还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学习寄希望于学校 ---- 唉!
“学校的重心并不在于教育”,这就是他们要面临的另一番尴尬。学校的重心在于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因为只有这些指标才能让大学排名靠前,获得更多国家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