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不经传的散曲家,写了一支蕴含人生哲理的小令,值得一读
前言: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蔚然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它拥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所以更得文人雅士的青睐。
和元曲的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等不同,张鸣善这个散曲家可谓名不见经传,甚至连他确切的生卒年份都无可考证,我们能查到的只知家在河南流寓扬州,曾做过怀东道宣慰司令史。
讽时刺世,文彩,这位生活在元末动荡与离乱中的散曲家,仍是为后人留下了11篇令人赞叹的散曲,其中的一首《普天乐 咏世》尤其令人称道,富含人生哲理,给人以警醒,现在就和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子。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元.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简译:在洛阳看花,遇到喜欢的好花,只要不吝啬花钱,就能买到;到梁园赏月,只要你肯花时间和金钱,皓月当空,也能赊几分月色共度。
春天,倚着栏杆看满园雍容华贵的牡丹灿烂绽放,秋夜,对明月,把酒问天,人间因何不得常相聚永团圆。
花儿有开有谢,月儿有圆有缺,也不必为此伤感,可想到人生的离别,心中就不由得涌上一丝惆怅。
今年的花谢了,到了明年三春时节还会再开,月儿缺了,到了十五又是明月千里、皓月当空。
可是,这人去了,何日能再回来呢,长相思,久别离,有的人说了再见,就再也不见。

赏析:这首小令的前六句写牡丹盛开和梁苑赏月的殊胜美景,以欢乐的场景为接下来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第一个胜景当属洛阳看牡丹。人们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欧阳修也曾在《洛阳牡丹图》一诗中赞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清明前后,谷雨时节,满城牡丹盛开,魏紫姚黄,千娇百媚,争芳斗妍,美不胜收,红尘紫陌,游人如织。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每到春来都依旧,这样的场景是何其的热闹繁华。

第二个盛景则是梁苑赏月。据《史记》记载,梁苑是西汉时期的梁孝王刘武营造的皇家园林,建筑宏伟,规模宏大。
刘武在梁苑内招贤纳士,广聚英才,招揽了大批有识之士,如同时期的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他们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