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可期,重逢可待,高适写给贬谪好友的一首送别诗,积极又乐观

“意如何”,“谪居处”,“嗟君此别”,“驻马衔杯”,首联先声夺人,不仅交代了事件的起因,还写出了作者对遭贬友人的殷殷惜别之心。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暗示李少府贬谪之地的遥远荒凉;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谪往长沙。
颈联的上句和下句都是对李、王二友的开导和劝慰,虽是谪居,亦不可整日郁郁寡欢,要时常走出去散散心,唯有自己开解自己,才会渡过暂时的困境。
尾联展望未来,积极乐观,给二位好友以希望,共克时艰,重逢有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除了首联和尾联共写外,中间两联交替写出二位友贬谪之地,以及对他们的挂念和殷殷嘱托之意,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又突出三人友谊的深厚。

这虽然是一首送别之作,但整首诗却没有悲观消极的情绪,作者对友人极尽劝勉和鼓励,并对前景极尽积极乐观地展望,给予其以勇气和力量。
因为,带着希望前行,心中才会稍作踏实和安稳,哪怕这希望极其渺茫,也总比无望要好上千百倍。
人生处于至暗时刻,需要的不是同情,也不是感同身受般的安慰,而是一双拉其走出黑暗的手。
所以,这个时候的鼓舞尤其重要,哪怕见不到希望,也要让其有看到希望的勇气,如果精气神没了,这个人也就离颓废不远了。
人都说得一知己足矣。李、王二少府是何其有幸,此生得以有高适这位旷达豪迈的朋友,在人生的低谷时,有其在身边给予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此一杯饯行的酒,就足见其雪中送炭的真情,带着这份温暖前行,纵是艰难困苦亦无所畏惧。

写在后面:
《唐诗纪事》论高适诗,曰“以气质自高。”
唐代著名的诗选家殷璠亦在其《河兵英灵集》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唯有自我心怀高远,乐观旷达,才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因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自己本身就带着极其强大的磁场,这种感染力无懈可击。
在朋友人生的低谷时期,诗人于慰藉中给予他们无限希望,并满怀激情地鼓励他们踏上征途,勇敢地面对一切,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
诗风如人品,和他这个人一样,高适的这首送别诗就独具此种魅力,令人百读不厌。